系统介绍了畜牧兽医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英语表达方法和主要词汇用法和习惯。内容包括:繁育部分介绍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和生物技术主要内容;饲料营养部分介绍动物营养、代谢、饲料、饲养、放牧主要内容;管理部分介绍动物的保定、生态环境、福利和产品方面内容;动物护理部分介绍肉牛、奶牛、猪、家禽、绵羊、山羊、家兔和宠物方面内容;动物健
《草地资源治理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探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治理,可以丰富和完善受气候变化影响、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共享资源治理的理论体系,促进共享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草地资源的属性,从产权制度安排、集体行动、合作治理、冲突解决以及生态治理等视角,借鉴蒙古国、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夏季草场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草地治理经验,从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在国家自然基金(71163030)和(71764019)资助下完成的。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15个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该书在借鉴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运用DPSIR模型构建草原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畜牧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饲养管理、家畜家禽品种、遗传育种、繁殖、畜产品与加工、饲料与营养、养兔、养蜂、常用牧草10个部分,共3728条。本书3728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欧亚大陆草原是目前世界上占有土地面积最大、保存相对较完善的草原区,而针茅属植物则是整个欧亚草原最主要的建群种。本书《荒漠草原放牧系统种群生态适应过程与机理——以短花针茅为例》依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以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分析了放牧系统下短花针茅个体功能性状、生殖特征、
鄂尔多斯人立足于当地草原严重荒漠化的实际,一直坚持奋战在草原建设这个“主战场”上,能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为自治区以至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做出示范、提供经验、走出新路子。曾多次受到自治区以及国内外领导、专家高度赞誉。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过程中,坚持改革草业生产体制和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的驱动发展战略,组织调动科技人
《动物分子营养学》分为六部分,共二十章。第一部分为动物分子营养学概述与研究方法,主要介绍动物分子营养学概述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第二部分为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重点介绍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碳营养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并介绍营养代谢病与动物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为关键信号
本书以草原碳汇管理的理论基础为本书的基础,主要在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可供分析的理论依据,并从6个方面对中国草原碳汇管理进行了分析。还通过中国草原碳汇管理的现状分析,评价了草原碳汇管理的水平,并借鉴森林碳汇管理的经验,设计了中国草原碳汇管理的框架及模式。
《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理论与方法》一书,主要讲述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理论部分是方法的基础,主要讲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研究方法的过程及调研研究报告的撰写。此外,方法部分主要讲述畜禽各品种资源的调查方法,为我国开展全国性的畜禽遗产资源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家畜家禽种质资源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开发利用的
稿件以大数据和事实为基础,遵循从宏观看微观、从历史看未来、从世界看中国的方法论,系统地研究分析平行验证,全面建立了中国畜牧产业基础数据体系,为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是主要针对我国和国际畜产品发展形势和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之路,综合各种官方和调研数据,形成有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