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联合国大会三个主要议题领域的1104个决议,通过系统考察1991—2019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情况,分别从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维度深入剖析影响投票立场异同的因素,为提高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国际事务立场的一致性、增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等方面提出学术建议。该书共分为六章,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资料翔实,有助于
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钱乘旦教授起了重要作用。本书是钱乘旦教授在学科形成过程中对区域国别学是什么、其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区域国别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术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需要区域国别学等等问题所做的思考和解答。区域国别学是一个新的学科,而且是一个交叉学科,建设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加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无疑为全球发展议程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本书以《全球发展倡议: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为题目,论述全球发展倡议是站在历史之需、时代之需、世界之需的高度,以中国力量、中国睿智、中国的天下情怀和担当精神作为强大的后盾和支撑,向世界数百年发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根据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愿望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自2012年启动至今,已经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架构,取得重要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国同欧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是一种推动跨区域合作的重要尝试,本书尝试总结中国跨区域合作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特点,并提炼出“双边多边”理论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信息化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为适应迅速扩张、充满不确定性的网络环境,美国将传统威慑理念引入网络安全战略领域,以网络威慑作为其追求安全利益、扩大竞争优势、重塑国际霸权的重要手段。美国的网络威慑战略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被动应对、主动防御、攻势主导和立体威慑四个阶段,在网络霸权追求的驱使下呈现出
本书为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金应忠关于“共生理论”的文章合集,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任晓整理编写。作为最早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之一,金应忠认为,“和合”就是要努力使具有独立主体性的相关各方的“共生”都有舒适度、满意度;就是要努力使相关各方都有显示自己智慧、能力、实力的机会,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互相
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策划,该中心是全国高校系统唯一一个美国研究重点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
本书以“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欧盟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寻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动机与实践。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南方的整体性崛起、世界多极化的不断深化以及大国关系的复杂演变,促使欧盟积极与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国家和国际组织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以此提升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本书系统性地研究了欧盟与巴西、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地缘冲突加速震荡,局部热点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持续深化。政治合作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强化战略引领,开展多层次政治外交沟通,推进地区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成为多数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与多个周边国家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进区域经济一
在亚太地区,俄罗斯是对地区政治和安全形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力量。自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以来,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本书就俄罗斯亚太政策的多维视角和历史演变,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以来俄罗斯亚太政策的调整及总体框架,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关系的全面发展,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矛盾和热点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