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奥斯曼人,你可能会想到他们上好的地毯、丝绸长袍、强大的苏丹,以及一个黄金帝国——奥斯曼帝国。奥斯曼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他们在中亚大草原上游荡的日子。他们一路东征西讨,将版图一直扩张到亚洲、非洲和欧洲。奥斯曼王朝延续了600多年,曾在历史上称霸一时。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陨落与权利更迭,走近奥斯曼人的生活
自17世纪开始,奥斯曼即将崩溃的看法便已经出现,可这个兴起于14世纪的帝国却比同时代的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长寿,当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都先后逝去,它仍然是一个横跨三大洲大国。与一般帝国的快速陨落不同,奥斯曼从衰落到灭亡的过程缓慢而持久,经历了长达三个世纪,它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走向终结。那么
菲律宾与中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历史上交往频繁,中国古籍中有丰富记载。但是,在真正史学意义上,中国人对菲律宾史的研究还很薄弱。菲律宾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且在文化上有着“既不东也不西,但既东又西”的特点,在新时代推进菲律宾史研究,不仅能丰富对菲律宾历史的认识,还有助于中国学界借助国际菲律宾史研究的转型,在发展中国
从古至今,中国拥有一大批自然科学方面的杰出人才,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的科学家们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科学家们在数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精选了30位中国著名科学家,从蔡伦到祖冲之,从李善兰到华罗庚,等等,用他们的故事告诉现在的我们,学贵精专
本书是关于蜀道(以金牛道为主)的图文纪实著作,是作者历经十余载探访拍摄的成果。本书主要收录金牛道沿线自然文化遗产的摄影图片,包括古石板道、古栈道、古关隘、古桥梁、古津渡、古柏、古驿铺、古城及沿线石窟寺、古碑刻、古建筑等,辅以相关文字介绍,表现了蜀道沿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文与历史地理。蜀道是古代巴蜀地区与中原大地经济文化
本书是探讨“亚洲文明”相关议题的文集,是该系列的第二辑。本书旨在于文明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追溯“亚洲”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在东西方建构和想象中的内涵,针对西方语境下的亚洲概念、西方中心的亚洲视角,在今天全球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反思应该如何阐释亚洲在世界中的定位,如何去除“中心—边
1522年,威尼斯。 富有四海的奥斯曼苏丹掌握了发动全面战争所需要的一切,而他将目光投向了罗马。基督教世界已分裂,苏莱曼大帝将手伸向了它的咽喉。 从伊斯坦布尔的宫殿到中欧血流成河的战场,再到北非的焦土海岸,本书开创了一种大胆的写作风格:直击历史,讲述了一个有关权力的最令人瞩目也最险象环生的真实故事。苏莱曼如何成了16世
日本学研究》(一九九一年创刊)是我国日本研究领域最早的集刊之一,所刊论文涉及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国内外日本学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为了满足我国日本学研究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迫切需要,自二〇一八年始,《日本学研究》改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
这是一段通过印度首家报社的故事来讲述印度被殖民史的历史著作,独到的历史视角和珍贵的历史档案,将带领读者了解更细致更深层次的印度历史。十八世纪末的加尔各答。英国人在孟加拉拥有了稳固的统治地位,但尚未建立帝国,各方势力在这片南亚土地上竞争着。而此时,一个爱尔兰人詹姆斯·奥古斯都·希基闯入了这片土地。他意识到机遇,决定建立一
鲁斯·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对日政策。她根据文化模式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从而进一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得出以下结论: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有并利用日本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