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云南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孕育了红土高原璀璨夺目的科技文明,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抹耀眼的亮色。本书回顾了云南科技发展的历程,考察了云南科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科技的贡献,并从农业、交通、建筑等方面阐释了云南科技
本书出版的目的在于确认科学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史能说明美国历史的若干中心内容。作者研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科学思想已几十年,早就看到他的人口统计学理论影响着他的政治思想。作者试图寻找科学和他政治生涯的关系。作者从寻找宪法中的牛顿学说的证据,看宪法在何处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了牛顿科学。最后在伍德罗·威尔逊的著作中找到这
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五卷第十二分册,内容包括:中国
《考工记名物图解》在建构中国最早手工业文化经典《考工记》名物系统的基础之上,继承历代文物图录成就与考古发现成果,用与原典同步对应的方式进行图证,类聚并重构原材料、车辆、旗帜、兵器、容器、乐器、丝织品、色彩、玉器、都城规划与建设、沟洫、农具、度量衡、剂量等名物系统,图文并茂,是对《考工记》的活化解读。增订本秉承让“书写在
上卷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以及制盐、造糖的工艺。中卷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舟车的制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按照全书的结构来看,食物、着衣两个方面的内容
20世纪30年代早期,已是纽约学界新星的芒福德为弄懂工具、器械和生产工艺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的影响力,如饥似渴地遍览论述工业社会兴起的著作,他注意到尽管技术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却没有哪部作品充分探讨过人与技术丰富而复杂的关系。 由此,《技术与文明》以10世纪的发明创造为起点稳步向前,以始技术阶段、古技术阶段和新技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史前时期的数学、天文学以及其他科学的最早证据入手,描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成就、希腊文化的黎明以及公元前6世纪爱奥尼亚科学的繁荣;介绍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色诺芬尼以及其他著名思想家的理论,并用一整章的篇幅介绍了颇有影响的毕达格拉斯的学说。第二部分从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辉煌开始,展现了希腊
中国驻世界各国的使馆、领事馆是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前哨,也是和我们的传播对象、目标读者距离最近的传播主体。“大使书香”系列图书旨在为我国驻外大使打造一套适合赠送驻在国读者的、国礼级别的、宣介中国的系列主题图书,满足我国驻外大使向驻在国的国家领导人及各阶层代表人士展示中国、宣介中国的需求。本系列图书主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二辑,包括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哲学与思想讨论、科学与教育四个领域,是
本书基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师生们在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传播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编史学、科学史与科学方法,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中外交流科技史研究,科学技术传播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传播案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