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5编:第一编为概述,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泡桐的起源、演化与分布,第二章为泡桐的分类及栽培区域,第三章为泡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四章为泡桐的价值,第五章为泡桐文化;第二编为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第六章至第十二章内容。第六章为泡桐的基因组,第七章为泡桐的蛋白质组,第八章为泡桐的表观组,第九章为泡桐的代谢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茶常见病害,特别是油茶炭疽病和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病害诊断及病原菌鉴定方法、生态调控技术以及生物与化学防治措施。本书共分为10章,概述了油茶病害的基本概念与发生情况,详细探讨了油茶炭疽病和根腐病的病原、症状、发病条件,强调了生物防治及生态调控技术在病害防控中的作用,并解析了相关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
实木板材表面特征与物理性能直接影响板材利用与产品质量,本书以实木板材表面特征与物理性能检测为对象,以图像处理与光谱分析为检测手段,应用模式识别领域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对实木板材开展检测与分析等。本书内容整合了作者的科研成果,系统介绍了线性分类器、聚类算法、主成分分析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压缩感知、神经网
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又称柞树,隶属壳斗科栎属,集材用、饲用、药用、食用和绿化等多种用途于一身,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本书重点介绍了分布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栎种质资源、开花结实规律、主要经济性状的种内变异、良种选育、育苗技术、立地分类、次生林经营、柞蚕饲养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和耐盐碱性等理论与技术。
2014年,在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201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的支持下,保护区管理局开始系统推进区内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本书即为该项工作的研究成果。通过项目实施,赤水桫椤保护区基本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进一步摸清了区内生物多样性现状,发现保护区植物新纪录1种——西
本书以在我国具有悠久栽培与利用历史的香樟为研究对象,共6章。第一章简述了香樟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创新、化学成分、提取物及其成分活性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香樟的基因组,并对MADS-box、WRKY、BHLH、NAC等重要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介绍了香樟的种质资源,以及‘南安1号’良种的选育情况;第四章介绍了立地环境
本书在概述森林土壤微生物及其影响因素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机制实验,分析了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影响机制、不同林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谱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森林土壤微生物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可供从事土壤微生物研究、城市景观与生态设计、城市公
崖柏是世界上最珍稀、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我国特有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濒危(EN)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本书立足于国内外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前沿,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崖柏的地理分布及其气候变化的影响、崖柏分布区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动态变化、崖柏群落生态、崖柏
森林经营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以森林生长环境调控和森林采伐利用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活动。“森林经营技术”课程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与“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四门课程共同构筑了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其任务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本书总结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全球和我国大气氮沉降概况。借助长期的田间氮添加试验和短期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系统地揭示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磷转化的影响,林木对磷的吸收、分配、回收等磷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还阐述土壤条件、树种、氮形态等关键因子在调控氮沉降影响磷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