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文明自觉的前提是对中华文明的理论认知。文明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意义系统,表现为一幅世界图景——通常由宗教话语阐述呈现。中华文明之世界图景由儒家经典提供,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术界却是将儒家思想划归哲学,以渊源于希腊城邦的这一知识形态为标准范式对儒家文本进行解读。本文首先从文明比较的视角,对以柏拉图为中心的所谓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秦诸子百家、中国思想的起源:夏商周时代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墨子兼爱和义利并重的思想、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等。
《杨氏易传》二十卷,南宋杨简撰。《杨氏易传》卷一至卷十九为说解经文,卷二十为泛论《易》学的杂论。解说《周易》以人心为主,通过解《易》进一步发展了心性之学。其说虽后儒褒贬不一,但一直很有影响力,到了明代末期,更是大行于世。《杨氏易传》宋刻本今已不传,今存版本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刻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民国张
《历史穿越报——变法先锋商鞅》是给孩子看的讲述古代著名变法先锋商鞅传奇故事的历史书,图书采用经典报样的形式,分12期内容讲述商鞅跌宕起伏的一生。与传统历史书不同,本书稿采用轻松幽默的穿越形式,模拟记者穿越到古代,实时记录商鞅传奇的一生。内容上,12期每期都有五花八门、精彩纷呈的栏目。例如,“龙虎风云”是主打栏目,用来记
本集刊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该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具有易学文化教学、研究的悠久传统和良好氛围,为集刊提供了雄厚的研究根基
1、文化寻根:探寻中华文明的思想源头;2、思维跃升:掌握“穷变通久”的辩证智慧;3、生活应用:学习生活决策的占筮方法;4、修身指南:领悟谦卦、复卦等处世之道。
本教材是汉语言文学新形态教材系列之一。庄子一生安于在底层生存,是一位看清了世界的艰难困苦后,又能超越苦难,依旧安然生活在其中的大智者。本书主要选取《庄子内篇》七篇,依次进行文本细读,同时结合日常生命中的体悟,结合古今中外的其他经典文本,结合越地传统文化,呈现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贴近人生的庄子讲读文本。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的一次创新解读。该书将《论语》二十篇492章全部精心地翻译为现代白话文,让古老智慧跨越时空,贴近当代读者心灵。作者采取开心陪读的方式,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生活实际,对每一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这种独特的解读,能够极大地帮助读者理解、领悟孔子的思想精髓。书中巧妙融入幽默元素,笔触轻
本书研究中国历史上占据核心地位的经典——《孟子》作为课程与教材的历史。分为五个部分:A.探讨《孟子》作为一本教学语录的“教育性”特点以及其成为私家教材的若干影响因素;B.探讨汉唐时期《孟子》由子升经的过程从而导致教材的形式与内容的变化;C.探讨《孟子》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和学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及其相配套的教材不断涌现
与秦、隋、唐、宋、明的灭亡相比,汉帝国灭亡的直接起因并非是农民起义与外族入侵,而是儒家士大夫集团的内部分裂。主张“温良恭俭让”的儒家思想怎么会导致全面内战?是因为孔孟的思想本就有问题,还是汉儒把来自先秦的儒经给念歪了?或是汉帝国内藏的秦政基因披着“儒家”的伪装在发挥负面作用?为何“大复仇”如此受汉儒吹捧,导致民间暴力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