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知识论》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问题,譬如“何为实在”“外物的存在及人的接受方式”“所与是客观的呈现之意谓”“何谓正觉”“思议与想像如何展开”“意念的双重作用”“因果理论”“真假理论”等。本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整体上构成对金岳霖“知识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过程性思考,并将其置于从“正觉”到“知识”再到“正觉”这一
晚清以降,著作体例与述学文体的巨大变更,使得现代中国的人文学者步履艰难。从当初的“拿来主义”,到今日的“与世界接轨”,在20世纪中国学界,占主导地位的声音是以“科学”取代“夸饰”。著述的不严谨乃至抄袭成风,确实是中国学界的痼疾,可这并不能掩盖问题的另一面,即人文学本身带有很强的修辞意味。谈论人文学的修辞学,不妨先从述学
本书初版于1998年,200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0年再版,本次改为精装出版。除了“新版序”外,其他内容未做改动。 本书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
本书是对建国以来至1999年五十年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全面回顾与反思。作者对此五十年间的事件、著述、文章、讨论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发掘出许多过去不为人们所知的材料,较为完整地呈现出了1949年以来大陆中国哲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可谓中国哲学史学史的鸿篇巨制。
《泰和宜山会语》是《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的合集。“会语”的意思是讲学聚会中说的话。时值日寇侵华,浙大辗转南迁,经过浙江泰和以及广西宜山,马先生在两地为浙大师生各做了一次演讲,《泰和宜山会语》所收录的就是这两次演讲的讲稿。两次演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宋明理学家所探讨的心性义理之学。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受两大问题的支配:一个是中国问题,再一个是人生问题。我一生几十年在这两大问题支配下而思想而活动。
自“哲学”这一概念引入汉语、引入中国,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一直引起争议。这一问题不是要简单地回答中国传统思想中是否有源自西方的哲学,还要进一步询问哲学一词可否加上西方或中国的限定?有无哲学,能否带来文化高下的比较?如果古胜于今,称中国没有哲学是否是一种赞扬?本期《现代儒学》的主题为“中国哲学合法性与儒学世界化”,包括“中
梁漱溟是令人钦佩的学问家和社会活动家,尤其是他独立自主的学术人格和知行合一的现实情怀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儒者。目前研究梁漱溟思想的著作还不算多,《梁漱溟思想研究》试图为“梁学”研究添砖加瓦,贡献绵薄之力。这本小册子有些特色,尤其是对梁漱溟思想特征的概括、“人哲学”思想的挖掘等,虽不免“一偏之见”,但堪称“自我得力处”
本书稿为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鼻祖,我国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的人物传记。全书记叙了传主从童年到晚年传奇的一生,以及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开创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奋斗历程。熊十力的学说在哲学界自成一体,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原创力和影响力的哲学家;其人品,传主虽是一介文人,但性格刚烈,卓然自立,爱国
《社约物与人:论人自由自己的约束》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哲学、人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文明的深度融合,构建社约物之论,提出了“人活明己,社约生息;和而不同,社约共赢”的开明利己社约思想;构建了“个人-家-企-国-人类”“修-齐-营-治-平”的社约系统人观点,本书对于中国传统文明与现时代融合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