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伦理学与中国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点,以与时代发展对话、与学科前沿对话、与跨学科视野对话为学术聚焦,汇聚了作者40余年的专业研究代表性成果。上编主要围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处在急剧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德育如何重建的问题展开,对价值教育的本质特点、思想传统、历史转型及发展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库精心缉选马一浮、张东荪、熊十力、吕思勉、蒋梦麟等十五位近现代重要思想家的学术性作品,全面展现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与文化重构,呈现近现代中国思想界的多元探索与深刻转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激烈碰撞,思想家们立足中华文化根基,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吸纳西方学术精华,在哲学、史学
本书收录了当时创作的相关论文,包括《炎帝非神农》《对当代文物保护观念的质疑》《论国际化大都市与城市社科院的角色与担当》《对新时期地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气质》等等。分为五篇,分别为“历史文化研究篇”“文化遗产保护篇”“社会科学工作篇”“新闻媒体宣传篇”“教育改革发展篇”。
《给那后来的》一书的主旨包括个人利益寓于众人利益之中,人人都有以工作谋生的同等权利等。《印度自治》是对印度暴力派的回应。《来自耶罗伐达圣殿》是甘地1930年被监禁期间所写的书信集。《薄伽梵歌简论》是甘地1930年从耶罗伐达中央监狱写给萨巴玛蒂真理学院同事的信件。《建设纲领》强调建设纲领是用真理和非暴力的手段赢得完全独立
本书汇集甘地经典演讲与著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等,较全面地展现了甘地的思想深度。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如何运用、呈现于人类社会的各领域。从本书内容的文本形式看,可分为两大部分:甘地的公开演讲记录,以及其各种著作、文章的摘录。演讲记录具有较强的现场性,有助于读者了解甘地面对的具体情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思
现代知识分类体系诞生于1920世纪的西方世界。本书试图通过对数个文学史和思想史个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形成这一体系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机制,指出导致近代知识分化的力量源自古今、中西文明形态之间的激烈冲撞和再造。作为普遍文明进程的结果,从欧洲出发、终结于欧洲的文明等级论长期以来塑造了今天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
李凤亮自选集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唐先生的实验地理文集。第二部分是唐先生的部分同事、朋友和学生撰写的有关实验地理发轫、发展的忆述,取名为实验地理众人谈。20世纪50年代中期,竺可桢和黄秉维先生提出了地理学三个新的研究方向一水热平衡、化学地理、生物群落研究。他们倡导的新方向,是地理学研究的重大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自然地理学
《倪正茂全集》“黄帝思想卷”,是其已出版全集中的第六卷,本卷收录了作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关于《黄帝四经》方面的研究论文,共计8篇,二十余万字,分别为《黄老思潮与汉初君臣的反熵治国》《试从篇看韩非与黄帝的关系——兼论司马迁“百家言黄帝”》《墨家“言黄帝”》《法律激励和取予得当的反熵论理》《中式法治与中华法治史研究刍
朱桂龙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