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人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适应性协同风险管理框架和协同治理综合框架为基础,提出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协同治理机制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通过解决三个关键科学问题,逐层深入剖析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协同治理机制。
在20世纪的头三十年里,德国致力于保护自身不受西欧广为传播的社会疫病生育率下降的损害。本书从追溯德国19世纪以来的人口政策讲起,集中分析了魏玛时期为应对出生率下降所进行的政策调整,阐述在面对这一人口危机时,一般认知中民主的魏玛共和国如何通过引入政策法规刺激生育、调整人口结构,以及这种国家介入生育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与纳粹
“老漂族”(简称为“老漂”),指从外地来到子女所在城市,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的老人。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根据2018年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6个城市的老年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12.8%。本书从家庭社会学视角透视了“随迁老人给子女带孩子”这一普遍社会现象。作者运用深度访谈法、网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升级的进程中,探究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不仅为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而且为从社会资本积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启示。本书重点回答了五个问题:农业转移人口的高质量就业现状如何?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
中国人口从202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国际上公认的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最突出挑战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和持续增长的特征趋于消失,传统人口红利式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通过挖掘传统人口红利潜力和开启人才红利,加快培育新人口红利。作者蔡
本书稿为研究英国中世纪人口变化的学术论文,主要探究了影响英国11世纪-16世纪人口变化的因素,并划分出其人口变化的三个阶段;其后,阐述了11世纪-13世纪未人口的增长、14世纪-15世纪未人口的减少和停滞、15世纪未到16世纪初英国人口的恢复这三个阶段的详细情况。就国内而言,尚缺乏对英国中世纪人口研究比较全面的论述,研
本书分析了流动老年人口个体及家庭特征,并对该群体规模及家庭结构变动展开趋势分析。在系统刻画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团结特征及类型基础上,本书实证分析了家庭代际团结对该群体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综合健康的影响。最后,本书结合国际视野下家庭支持政策实践比较分析,以及我国家庭代际实践,从新孝爱文化的弘扬、养老责任的合理分
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转变,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其中,老龄化、低生育率和性别失衡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动态化、多维度、跨学科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转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和经济后果,构建了适应中国情境的“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理论框架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预测,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数量大、老龄化进程快、老龄化程度高、老龄社会形态稳定,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显著特征。为了应对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本书透过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贵州农业转移人口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人口学特征、迁移特征、就业特征等方面深入分析贵州农业转移人口特征,为贵州及时掌握农业转移人口基本状况、特点提供基础信息。二是评估贵州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合水平。从政治、经济、社会适应、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和公共服务六个维度构建社会融合综合指数,评价贵州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