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托解密档案、中外各方当事人回忆以及战时报道、媒体专访等丰富资料,忠实记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在缅甸浴血奋战击溃数倍于己之日军,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全部经过:1942年4月,刘放吾将军率新编38师113团以800余人的兵力,在敌我兵力悬殊情况下,智取仁安羌油田,解救出7000余名驻缅英军及英美侨民500余人
本书以世界海军史的宏阔视野,探讨了清季海军的创建、民国海军的发展和抗战时期海军在香港的表现等问题,并对大陆近代海军史的研究作出了观察。十七篇论文内容上下贯通,搜罗资料宏富,注释详尽严谨,尤其注意对海外史料和论著的广泛利用,令人叹为观止;研究视角独特,运用断代性的海军知识,强调舰只在海军的核心地位,并加入型线图来助释舰只
为庆祝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2024年6月,民革中央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为研讨会会议成果的集中体现。该书分为“孙中山与黄埔建军”“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面面观”及“附录”部分。本书精选论文19篇,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
本书主要对晚唐、五代、宋存在于敦煌的地方政权归义军所进行的政治仪式进行完整讨论,内容涉及唐宋礼制所规定的州县祭祀仪式在归义军执政期间的实行、归义军与中央王朝互动往来的进奉与接待天使仪式、归义军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他藩镇的交往仪式、归义军与地方民俗的传播仪式等。本书是以仪式作为研究视角对归义军政治史进行透视的全新尝试,是对
明代卫所不是简单的军事组织,更不是一座座大小军营,而是兼具军事、行政、财政、司法、民政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军政管理单位,本书以封疆之制为题,对明清时期卫所制度的基本属性、运作方式、制度逆向和制度思想等方面,在结合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实证与阐释,体现出对中国传统制度史研究的守正和创新。
建成于1959年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是目前广东省内建馆时间最早的专题性革命历史博物馆。现管辖十余处革命旧址、古建筑和近代历史文化遗迹。本书是为庆祝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纪念,广东历史革命博物馆将馆藏文物进行分类、整理,遴选出百余件精品文物,收集成册。全书共分三部分,以图为主,图文结合,按时间顺序讲述黄埔军校的辉煌历程
《中国战争的历程》是一部介绍中国历史上重大战争的科普读物。本书追溯了夏、商、周三代的重要战役,如牧野之战。随后,书中详细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以及楚汉之争、三国鼎立等经典历史阶段。唐宋时期的边疆战争、明清之际的农民起义与对外战争也被重点探讨。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展现
本书是一本地方党史读物,简要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发展历程。该书以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为研究对象,以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为历史主线,通过前期考证、史料挖掘和整理,较为完整地记述了川南游击纵队创建的时代背景、战斗过程,以及历史贡献、深远影响和时代价值。该书结构完整、章节有序,逻辑清晰、史料翔实,导向正确、内容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直接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记述这支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总结和借鉴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八路军史》一书,最鲜明的特点,是把八路军
“屯堡文丛·文学艺术书系”之《屯堡纪事》以明朝初年中央朝廷相关决策和屯堡大军入黔为历史背景,依据可靠的史料,讲述“洪武征南”“洪武填南”“调南征北”与贵州建省故事。其间,以丰富扎实的史料追溯贵州卫所军士的来源、卫所移民的在地化、屯堡组织的村寨化以及清朝卫所裁撤与屯堡文化的形成,从而探明贵州屯堡文化形成阶段中央王朝与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