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秩序——“公正的哈萨克斯坦”改革》一书研究哈萨克斯坦托卡耶夫总统执政后的公正的哈萨克斯坦发展历程,分析改革的背景、初衷,改革的历程与主要措施,以及改革的成果与经验。通过分析托卡耶夫改革,把握哈萨克斯坦当前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哈合作提供参考。本书是国内系统总结哈萨克斯坦改革的第一本专著,是中哈智库交流的重要成
2023年,以色列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压力。1月,以色列政府发起限制最高法院等司法机构权威、提升议会和政府权力的司法改革,引发国内政治动荡,社会分裂加剧。10月,加沙冲突爆发,以色列面临空前的国际压力,地缘环境恶化。国际国内局势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与消费受挫,全年GDP增长率降至2.0%,明显低于前几年的水平。本书是以
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开始经济自由化改革,特殊经济区(经济特区)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吸引投资、促进出口、增加就业机会的“发展利器”也愈发受到印度青睐,2005年印度联邦政府正式推出了《经济特区法(2005)》以及相关的特区发展指导政策,希冀享有特殊权利的经济特区能切实推动印度经济发展。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印度全
埃及现代共和国由军队发动革命而建立,这导致了军队在埃及政治中占据核心地位。同时,埃及军队的“超国家”地位还源于该国的军事文化和国家建构历程。本书通过回顾19世纪以来的埃及军政关系历史,强调军队在埃及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军政关系“一体化”“专业化”和“
欧洲国家语言多属小语种,沟通工具的不便,使国内法学界对欧洲许多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国内法研究尚不够深入和详尽;中欧之间法律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内欧洲法研究者的队伍逐渐壮大,研究成果亦可圈可点,建设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成果展示平台和交流园地甚有意义;借此平台可及时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回馈欧洲法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法律实践
本书以欧洲激进左翼政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从组织结构、政治纲领、选举政治三个维度考察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发展演进、纲领政策和政治理念、选举政治表现与政治影响。同时,本书还探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对环境的适应性变革,尤其是以意识形态“绿色转向”为重要内容的政治革新的
徐田奇,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世界史流动站博士后。本选题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重大(点)项目《关于日本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测量》成果之一,其主要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日本于平成时代起步入第二现代社会,经历着压缩现代化带来的激变,反映出旧有思维及制度的瓦解。在亲密关系层面,也出现了诸多错
近十年来,产业政策已在美国强势回归,而这却与西方主流学界对于美国政治经济体制和国家形态的传统定义产生了错位。本书认为,从早期的关税政策到美国经济外交制度的建立,国际政治一直推动着美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产业政策和制度建设的主要动因是外部的大国竞争压力。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美国先后面临三种不同类型的
本书入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文库”,本书是论文集,书稿中的文章是对水陆丝路,或者说是对“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2000多年来,在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不仅有商人的往来,还有大量的僧人往来,这些僧人将大量的宗教知识和世俗知识传播给“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民群众,促进了亚洲
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中国民众的重点旅游目的地,与中国交往较为密切。同时,基于地区环境和地缘因素,泰国国内社会环境和舆情变化对整体地区局势有特定影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书作者一直深耕泰国政治社会研究领域,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并在澎湃等重要媒介上开设专栏,对泰国国内经历的王权更迭及政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