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金融化问题为研究对象,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梳理了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的思想资源、历史生成脉络,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及其与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再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日常生活层面折射并凸显当代资本主义整体结构与发展趋势,最后提出规避日常生活金融化陷阱,以
本书主要阐述了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前沿问题,力图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传统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重新结合在一起。作者博内菲尔德不仅揭示了从阿多诺到新马克思阅读这一法兰克福学派长期被忽视的线索,而且为我们重新思考价值、阶级和国家等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严肃讨论了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马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全劳动生产率(totallaborproductivity,TLP)成为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比较聚焦的问题之一。本书聚焦这一主题,主要收录了20
本书稿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思想相结合,从价值正义的框架、信息架构、经济辩证法、价值原初、需求深化、社会化大生产、市场机制、货币和金融、产业深化等九个方面,讨论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结构和内涵,构建中国古典经济理论的体系框架,以此探索经济繁荣之路。书稿以《共产党宣言》的自由解放论,《资本论》的劳动价值论
本书是知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基于多年研究,潜心解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简称《大纲》)的作品。《大纲》是马克思著作中最有趣的一部,也是《资本论》撰写史上的里程碑,对于了解马克思思想全貌的读者来说,《大纲》是绕不开的。由于手稿本身“自说自话”的特点,难度极大,作者循着概念的线索,将导读一共分为十三章,分别就
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历史批判。借助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阐明了历史的生成性本质和人类历史的进程,阐明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自我分裂、对立的生存状态,以及物对人的绝对统治。因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学理论,而且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展开的对
本书着重呈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对劳动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以及对经济规律的描述,而这些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强大的内驱动力。通过对马克思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分别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比较,活劳动的作用和功能得以彰显。本书内容还涉及:货币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融合问题,特别是对凯恩斯理论展开讨论;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
本书系统梳理了2020年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内容由主体部分(第一至八章)和三个专题性研究(第九至十一章)构成。在主体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外相关重要期刊在2020年至2022年间公开刊发的政治经济学类文章。这些期刊包括《科学与社会》《新左派评论》《资本与阶级》《资本主义、自然、社会主义》《批判社会学
本书稿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材的配套教辅图书,也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等教材的辅助读本。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生命力,也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真正在新时代面向“00后”大学生。本书稿立足于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的哲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