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海外创办的报刊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救国时报》于1935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创刊,前身为《救国报》,1938年2月10日暂时停刊,同年8月迁至美国纽约与中共在当地创办的另一份中文报纸《先锋报》合并,之后仍沿用《救国时报》的名称出版,直至1939年10月正式停刊。本书由云南民族大学图书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24)》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关于国际传播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人工智能篇、传播主体篇、传播内容篇、媒体和平台篇、比较与借鉴篇六个部分,全面分析中国国际传播的发展状况,解读国际传播发展趋势,总结国际传播发展规律,有助于新形势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本书
本书全面梳理了2023~2024年度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实践路径、发展状况及经验成效。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创新篇、媒体篇、案例篇五个部分组成,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地方媒体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创新实践、重点城市的对外传播策略、中资企业的对外传播实践路径、中国对外传播的话语等问
本书基于作者新闻专业的专业素养、高校校报十年工作经历心得、新闻传媒多年观察反思,并广泛考察校内新闻媒体和校外社会媒体的基础上,将高校校报消息、通讯、言论等业务工作总结为事实陈述与观点论证基础上实现信息传播与情感传递。本书通过梳理事实陈述与观点论证在高校校报不同新闻文体中的呈现特点与写作要求,尝试论述新闻写作从传统媒体向
本书以新闻定义、新闻文本定义、新闻价值、新闻文本价值为理论基石,以新闻本质、事件本质、事件组与事件集合为理论支撑,构建新闻理论体系。 全书共14章,涉及新闻定义、新闻的内在规定性、新闻事件组与事件集合、新闻文本、新闻与新闻文本的比较、新闻价值、新闻文本价值、新闻文本接受者、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文本构筑、新闻文本传受、
《新闻报道写作:非虚构的力量》提供了一幅新闻报道写作的全景图,它浓缩了作者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成果,融合了业界与学界、中国与外国、近代与当下新闻精英的思想精髓,对新闻写作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精练、生动、完整地介绍了新闻报道写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知识体系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呈现方式轻松新颖,简明易懂,易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4)》以媒体融合的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主题,对2023~2024年中国媒体融合实践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考察,促进数智深融、新质传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提供智库支持。全书分为“总报告”“形势发展篇”“专题篇”“案例篇”四个部分,全面分析2024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发展特征、存在的问题、前
《传播创新研究》是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术集刊,致力于创建多元对话的传播创新研究学术空间。本集刊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制度,评审标准仅以学术创新为依据,每年出版两辑。 《传播创新研究》深深扎根中国传播创新实践,以中国传播问题为出发点,感知中国传播的难点
从报业制度变迁角度看,近代报业经营史就是报业公司制建立和演变的历程。因此以公司制为视角,可将近代报业经营史划分为四个时段:19世纪初叶至20世纪初叶,晚清报业股份制的诞生与演进时期;20世纪一二十年代,民国报业的现代企业化经营时期;20世纪30年代,报业公司制普及时期;20世纪40年代,报业托拉斯化倾向的发展时期。基于
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