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七个重要环节,即分析学校课程情境、厘定学校课程目标、巧构学校课程框架、丰富学校课程内容、激活学校课程实施、改进学校课程评价以及深耕学校课程管理。同时,书中附有7所一线学校(幼儿园)的“一校一策”课程规划真实案例,能有效帮助学校充分运用课程自主权、推进自主性变革。
本教材系统阐述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论、编制方法、活动设计及经典课程方案,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的课程指导。全书共分为六大项目,涵盖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内容:幼儿园课程概述,从课程的定义与类型入手,探讨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并分析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帮助读者建立对幼儿园课程的基础认知;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结合心理学、社
本书在总结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现代色彩学的理论知识出发,注重通过对色彩表现的多样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总结归纳色彩学理论入手,构建提纲框架。结合现代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色彩的表现与创新”整合课程的价值结点,确定教学训练目标。系统论述了色彩原理、色彩表现特征、色彩表现形式、色彩表现方法等色彩学
教育部于2021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倡导幼小衔接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合作与系统性推进。本书从多主体协同幼小衔接的理论溯源、现状调研和行动研究三个方面架构展开,站在理论研究转向的梳理分析、多
全书共分6个章节,约15万字,分别是区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管理架构、现实情况分析、幼小主题式联合教研机制的实践、教师跟岗交流机制的实践、一体化课程研究机制的实践、幼小教师衔接能力提升机制。第一章主要介绍区域小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管理组织架构与创新制度设计;第二章主要介绍区域基于幼小科学衔接现状,如何因地制宜形成了小学与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究竟如何在幼儿园落实,是目前整个学前领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书以“以美育德,以德致美”为核心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审美立德教育的内涵、机制及实施路径。书中紧扣“美术审美何以立德?”和“美术审美如何立德?”两大核心问题,构建了完整的逻辑体系,既阐释了审美立德的理论基础,又提
本书立足上海市示范幼儿园多年实践,以儿童兴趣为原点,以“社会行走”“建设常态馆”“发起动态馆”三大路径为核心,系统构建融入儿童博物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园内“三廊一馆”(常设主题廊、留白生成馆)、社区场景及云端资源,打造多维立体的博物学习场域,支持幼儿在观察、策展、分享中发展博物意识与综合素养。 书中以丰富详实
本书阐释了幼儿园课程平衡的九大维度,并在每章中对其进行了结构化的呈现,包含各个课程平衡维度的意义、实践模型与基本策略,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有助于幼儿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课程品质,打造“平衡的课程”。
本书直击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核心—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深度挖掘其培养现状、历史轨迹及关键影响因素。全书条理分明,涵盖研究基础、现状调研、生成机制、培养体系及总结展望五大章节。开篇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系统梳理研究背景与方法论;现状调研部分直击要害,展现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面貌与制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教育策略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研究成果,是《中国隔代教养下儿童自立行为的研究与养成》的配套普及读物。与《中国隔代教养下儿童自立行为的研究与养成》侧重于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不同,《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侧重于实际操作层面,聚焦于3~12岁儿童自立行为的养成,将自立分为日常自立、社会自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