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沿线各行政区内重要的自然人文资源宝库,自然成为流域沿线方志的重要记述对象。反过来,方志又成为长江流域史地人文社会研究的重要取资对象。本书将长江流域沿线地方所存古籍方志中的史料文献进行分类汇编出版,包括古迹建筑、经济、学校教育、艺文、风俗等类,总以《长江流域方志类编》为名。全书按长江自西向东的流经路线,共收录沿江
《兰陵记忆》以丰富笔触回溯兰陵千年历史,首章“千年古邑,溯源兰陵”,详述其作为山东境内最早县治的重要地位,展现古邑历经岁月洗礼的厚重底蕴。“思想先贤,泽被后世”聚焦荀子,讲述其两任兰陵令的经历,在任期间推行“选贤任能”等理念,使兰陵政通人和。“文化传承,字载文明”,从仓颉创造原始象形文字讲起,介绍文字在兰陵的起源与发展
《三好临沧:临沧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沧市委员会组织编写,主要内容为大国之殇、边疆之痛、寻路之憾三个篇章,全书共计近40万字。本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是一部临沧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史,是一部临沧各民族保家卫国的爱国史,是一部边疆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坚强领导下的发展史,是一部实现了编纂体例
海洋文明对中国社会究竟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滨海区域人群重新构建当地与海丝遗产的关系?本书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史料,深入分析了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个海湾诏安湾卷入早期世界体系的历史与遗产重组,揭示了宋元以来闽南滨海地方官府、宗族、军户、舶商、海盗等各色人群,围绕港口开发、船货贸易与海疆治理之间产生的复
《徽学》以刊发海内外徽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己任的学术集刊
茶馆是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习惯在那里打麻将、掏耳朵、约会、看戏等。 本书为著名学者王笛新作,通过考察20世纪下半叶成都的茶馆,探究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从而透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剧变。书中,作者将历史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档案材料及田野调查,聚焦茶馆业主、顾客、艺人、掏耳匠等
本书深入探讨了海南岛的历史与文化,揭示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塑造了多元文化景观。书中首先介绍了海南的地质变迁及早期人类活动,通过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展示了先民的智慧与勤劳。接着,梳理了自秦汉以来海南的历史沿革,重点分析了移民对海南文化的深远影响。后续章节精选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外来人杰与本土贤士,
本书是一部近代观念史学术研究著作,主要研究清末民初江(江苏)、海(上海)两地关于上海地位的认识分歧和背后的多重博弈以及传统地方观念的近代转型。其第一章探讨王韬、康有为等知识分子对上海认识的转变和对上海公共舆论的影响;第二章探讨旧式科举出身士人的上海江苏观念;第三章揭示当时上海都督府和江苏都督府公文、告示等反映出来的上海
《浙江简史丛书》之一种。千百年来,浙江也曾留下不少记载全省历史、传承区域文明的史著文献,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一定厚重度和较大影响的史著相继问世。但从省级层面看,还缺乏一套篇幅适当、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科普类地方史读物,记述研究浙江某一领域历史与重大变化的史著。为此,2020年底,省领导及有关部门提出,能否在已基本完成的
2015年,在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下,赤峰市图书馆开始组织实施赤峰历史文化遗产长期保存口述历史数字工程赤峰记忆,旨在以赤峰名人口述影像资料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对赤峰市近百年来有重要价值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保存,为区域文化保存和传承做出积极贡献。《赤峰记忆》是在赤峰记忆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力求全面、具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