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先生阅读”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赛先生”共同打造的原创科普书系,围绕科学家传记、科技前沿、科学新知等领域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阅读服务。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一生,解释了巴斯德所开展的研究演变的内在科学逻辑,并对巴斯德的非议作出了解读。
这是一本关于世界著名舞蹈家马修·伯恩的采访式传记,舞蹈评论家阿拉斯泰尔·麦考利花费很长时间才完成这次采访。马修·伯恩被誉为英国最受欢迎、最成功的编舞和导演。他创编过世界上演出时间最久的芭蕾舞剧,曾五次获得奥利弗奖,是唯一同时获得托尼奖最佳编舞奖和最佳导演奖的人。在这本书中,两人探讨了马修·伯恩的成长经历、训练方式,以及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自1910年至1923年的日记,以及他在欧洲各地游历时写下的旅游日记。卡夫卡将日记视为写作的首要依托,在这里释放了他最为自由丰沛的想象。卡夫卡在日记中留下了大量灵感片段、笔记、涂鸦、未完成的残稿,他眼中的荒诞世界与如梦般的内心世界在日记中交织在一起。依照卡夫卡的遗嘱,这些日记本应在他去世后被焚毁,所幸他
本书是希腊“国宝级”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访谈录,书中收录了1971年至1999年间安哲的十八篇访谈。这些采访较为完整地贯穿了安哲的整个创作生涯,涵盖了他的诸部重要作品。各篇访谈多从电影作品本身出发,安哲在其中亲身解析他充满诗性的镜头语言及诸多意象,讲述他个人思考与电影主题间的潜在关联,呈现背后一以贯之的美学思考
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设计艺术家,他的设计风格和细节理念改变了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西方流行品位,并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同时他又是诗人、作家和商人。本书作者菲奥娜·麦卡锡在这本传记中深入莫里斯的内心世界和私人生活,审慎、克制而又清晰地评述了威廉·莫里斯的复杂一生,记录了他在法国、冰岛、
作为现代派文学鼻祖,卡夫卡的一生也如平凡人那般,有过孤独、绝望,抵触工作但无法下定决心专注文学创作的爱好;向往爱与被爱,又恐婚、抗拒社交,他所深陷的“永恒少年”心理困境,也是许多现代人正在遭遇的。什么是“永恒少年”?在心理学中,“永恒少年”原型指那些不愿长大,向往自由不受限制,心智一直停留在青少年阶段,并不如其生理年龄
本书是海关洋员庆丕撰写的回忆录。庆丕出生于伦敦,父亲是大法官法庭的高级主簿。庆丕在哈利伯瑞中学毕业后,因为父亲与赫德相识,获得了在中国海关任职的机会。来到中国后,他先后在汕头、九江、烟台、上海、天津、杭州、九龙、广州、汉口、宜昌、厦门、福州等地海关任职,两次被派往伦敦办事处工作。庆丕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各地的风貌、口岸外
洪堡是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探险家,在地理学和植物学上有重大贡献。本书是德国生物学家和科学史家阿道夫·迈耶—阿比希的作品,首先介绍了洪堡的家庭和教育情况,接下来提供了他进行南美洲旅行的情况,然后是旅行结束后,他所从事的科学活动,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洪堡作为歌德时代最著名的科学家,人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关于他科学活动和
人人都知道披头士乐队(1960—1970)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流行乐队,他们是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核心,他们的歌曲改变了音乐世界。但或许鲜为人知的是,披头士乐队在全世界举办了1400多场音乐会;超过4亿观众观看了他们的《你只需要的只是爱(AllYouNeedIsLove)》电视直播节目;他们是第一个在专辑中附加所
本书是“文明互鉴学术论丛”之一,全书共7章,主要分为上篇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其文学书写和下篇托尔斯泰与他者:对话与阐释两个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