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金文全集》是基于国家图书馆馆藏清代3000多件金文拓片基础上的一次全面整理,凡八卷,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用器、存疑器、著录,每一拓片,均经辨伪去重,由高清拍摄或扫描,除附上反映古文字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释文之外,还详细记录原拓的版心尺寸、来源、钤印等内容以及器物的年代、国别、现藏地等信息。本册为
西夏是一个文化事业极为发达的王朝,推崇佛教,发展儒道,创立西夏文字,翻译儒释道经典,尤其是佛教经典。西夏境内党项、汉、回鹘和藏族僧人等在佛经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不同渠道传入的汉、藏等文本佛经由官方或私人翻译成西夏文。西夏文献以黑水城出土最为丰富,黑水城文献分为俄藏、英藏和中国藏。俄藏是1907-1909年科兹洛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开成石经卷》,收录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开成石经拓片图片436张。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很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造像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有文字造像拓片的汇总,共50余种,240余张图片。其时代跨度大、品类丰富、工艺精湛,其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又以佛教造像为主体,时代跨越北魏至明清各代,基本构建起长安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序列。自北魏起,长安地区便
本书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石刻图画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石刻图画拓片的汇总,共100余种,240余张图片,时代为宋至清。其内容丰富,包括山水风景、花卉鸟虫、道释人物等,研究价值大,如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经幢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有文字经幢的汇总,共80余种,220余张图片。经幢文字为唐代墓葬制度、信仰、写经研究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幢身保存了大量唐代《陀罗尼经》或《金刚经》等文字,尤其其中一件《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用古尼泊尔与汉译文各一行合刻而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画像石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所藏陕北米脂、绥德等县征集和发掘所得画像石汇总,共150余种,200余张图片,典型体现了陕北画像石的特点。画像石墓在陕北流行的时间大致为整个东汉时期。画像内容有仙禽瑞兽、东王公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马出行、生活场景等。这批陕北画像石资
汉代社会信仰世界的变迁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关于汉代社会的信仰世界,其内容十分丰富,层面也十分复杂。汉代的信仰乃至宗教问题,一向是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美术史、思想史、文学史乃至民俗学等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修改所得,聚焦于汉代昆仑图像、天门图像、西王母图像、天神图像与昆仑升仙信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特藏珍贵古籍善本《簠斋藏古器物拓本》的首次原大、原色、原貌的全面整理出版,该善本亦为现存陈介祺古器物拓本中最全、最佳本,原拓本两函40册装,收录商至隋唐时期古器物拓本1200件,为研究陈介祺及晚清近现代金石学、考古学极为重要、珍稀的善本资源。该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古文字专家曹锦炎担任主
本书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报告,详细记录并介绍了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成果。第一章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十二个盟市的普查工作报告,还有内蒙古自治区钱币类文物专项调查报告;第二章为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名录;第三章为普查工作人员名录;第四章为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