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杭州全书的杭州文献集成系列。本书是清代杭州三部地方诗歌总集合编,收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吴振械《国朝杭郡诗续编》,丁申、丁丙《国朝杭郡诗三辑》,共计一百七十八卷,清代诗人七千九百余人。是研究清代杭州地方文学的重要文献。
《江苏诗征》为清代江苏地区的诗歌总集。全书共一百八十三卷,选录了清顺治、康熙至嘉庆初江苏诗人五千四百多家的诗作。后二十二卷为名媛、释氏。全书按作者姓氏依韵编次。诗前各系以作者小传。本书文献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书楼收藏。如阮元的文选楼、秦恩复的五笥仙馆、陈本礼的瓠室、王豫的种竹轩。二是友人邮寄。有的是友人家的先贤的诗
该书由扬州专业线装书制作单位精心制作。用材考究:正文为特制宣纸印刷,锦绫封面、锦函包装。所有版本均为国家四大图书馆现存古籍珍品,其中有木刻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抄本、手稿本等,有些已成为孤本,均为国家文物,无价之宝,世人难得一见。该书的出版保留和继承了原版古籍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它为学术界、收藏界提供了一套宝
本书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坛领袖王士祯的自选诗集,共十卷,是清代写刻本中的翘楚。在古代文论学术领域,王士祯是继司空图、严羽之后倡导神韵理论的又一大家,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在实践“神韵说”,取得卓著诗文成果的同时,还能突破正统文坛和文人偏见,重视并高度评价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文体。
《百年中国新诗编年》(10卷)是对1916年至2015年百年间中国新诗重要、秀作品的集中展示。项目以十年左右为一卷,通过大规模的资料搜集、考辨、钩沉、整理和编排,依写作或初发表的时间先后为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一个状貌相对完整、内容相对丰腴的中国新诗地理图志,以努力接近百年新诗真实发展状况的学术体例,呈现新诗创作的丰富性
清代个人诗歌辑录。黄丕烈是我国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一生专注于藏书与校勘,并撰写了大量题跋。所藏古今善本、秘本、珍本极为丰富。又精于校勘,经他手所校之书,在藏书家、书商界有声望,学术价值也较高。书稿分为六卷,线装三册。第一卷为《荛言》,第二卷为《吾与汇编诗录》,第三卷为《问梅诗社诗钞》。此三卷均为黄丕烈生前刊刻者。第
本汇编在全面摸排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国内各大收藏单位476种唐诗选本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历代唐诗选本编纂缘起和宗旨、版本流传和价值,从中精选出唐、宋、金、元时期最为珍稀、最具价值的重要唐诗选本善本25种、63部,其中尤其注重名家批点、题跋本,按各选本在历史上成书时间编排影印。每种加以详细的提要、考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杜诗进行纂辑、校勘、笺释、疏解、评点之作踵武不绝,在宋代就曾出现“千家注杜”的盛况。本书主要对现存杜诗文献进行一次彻底清查整理,
《全唐诗》的编纂改变了唐诗以往的碎片化流传方式,使唐代诗歌得以集中、系统地保存和流传,为唐诗学的兴盛提供重要基础,也为后世唐诗总集、别集的辑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底本。深圳图书馆馆藏(以下简称馆藏)《全唐诗》九百卷目录十二卷,清玄烨编,康熙四十四至四十六年(1705-1707)扬州诗局刻本。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
元明两代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其发展状况而言,元代数量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乐府补题》《中州乐府集》《精选名儒草堂诗余》《天下同文》《鸣鹤余音》等;明代唱和词选、郡邑词选、专题词选及女性词选大量出现,尤以热衷对《草堂诗余》的改编鸟一时风尚。本书汇辑了元明两代人编选的词选本三十余种,不仅对元明词学研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