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1]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2]”。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
本书精选阿拉善左旗档案馆藏清代档案3200件,全部为蒙文。起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止于清宣统三年(1911),由清朝皇帝、六部、理藩院、陕甘总督、绥远将军以及内蒙古、喀尔喀、青海、新疆、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盟旗、州县衙门行政机关发给阿拉善和硕特旗(以后简称阿拉善旗)衙门和阿拉善旗衙门呈报上述机关的来往文书及旗衙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4卷)
孟府档案全编(后集)(共86卷)
为了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从2011年起,宜昌市政协、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开始做宜昌抗战史料的搜集汇编工作。4年来,课题组在海峡两岸搜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采访了宜昌地区经历了抗战的老人,实地勘察了宜昌地区抗战遗迹,并以宜昌抗战为主题,汇编文字史料180万字,历史图片300幅,遗迹图片400幅,辑成了《宜昌抗战史料汇编(套装
本书收录四川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地方志二十七种,包括总志、县志、专志三大类。书稿影印出版,每种写有提要,述该书的版本源流、作者情况、文献价值等。书稿收录的二十七种书,或为该馆独有,或为罕见的版本,其结集出版对相关学术研究有助益作用。
太平天国原刻官书,当时称诏书,上盖天王金印及“旨准”两字,印制精美,因太平天国失败而被清廷大量销毁,存世极少,向为研究者所重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所藏部分,系由太平天国赠送给法英外交官、传教士,后为“伦敦会藏书”。本书全三册,收录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所藏太平天国原版刻书和原抄本23种,原版布告3种,原抄布告6种。其中《天
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分析了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的发展状况和明代的阶级状况。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见长,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从1368年到1644年这二百多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史记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古文献的基础典籍,《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等五经注疏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五经注疏的各种版本中,清阮元刻本体例较为完备,影响亦较为深远(至今仍为学界通行本)。之前已影印出版了《阮刻毛诗注疏》一种,此次拟将其余四种同时印行,组成完整的《阮刻五经注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