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讲述:河南文化积淀深厚,境内地势复杂,山区较多。隐藏在其中的各种小型石窟也比较多,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长期承担河南境内中小石窟的考察调研保护任务,《河南中小型石窟》即为其成果之一。主要介绍了安阳灵泉寺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林州洪谷寺石窟。内容为各窟介绍、高清照片、高浮雕拓片、线条图等。
本书分为众家评说、艺术之路、艺术心语、评名家名作、艺术年表五部分,梳理和总结了孙其峰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道路。
本书稿为《丝绸之路文献丛刊》中的一种,收录了明清以及近代甘肃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河西五市地方志近50种,其中包括《重刊凉镇志》《武威县志》《镇番县志》《古浪县志》《永昌县志》《新修张掖县志》《东乐县志》《甘州府志》《敦煌县志》《玉门县志》等重要的方志。甘肃是华夏文明乃至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古丝绸之
一、《广州传统建筑壁画》收录清末至民国广州传统建筑墙壁上的壁画,不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和门板画等。二、该书所收录的壁画及其所在建筑以广州历次文物普查成果为主,兼及2016年年底之前调查、拍摄过程中的新发现。三、该书所选传统建筑及其壁画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显示壁画所附建筑种类(祠堂、庙宇、民居
表里山河
汉书补注(全十二册)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一书全面回顾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成果。 本书主要分为成果展示和研究论文两大部分:成果展示包括“万年”、“慧眼”、“巧手”、“芳华”和“永宝”五个章节,通过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文物,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文物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
整理神道文献和研究帝陵神道,旨在探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化、整体性特征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阐明帝陵神道文化、思想与哲学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体系的构筑作用和完善功能。帝陵神道是一个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和人化自然历程的标誌,也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样式、道法自然观念的延伸和自然人化进程的表现,故以神道文献和
陈寿所作《三国志》过于简略,经裴松之作注,内容充实了很多。但裴注主要充实了史实,典章名物方面尚多缺失。近人卢弼先生博采众书,精加校释,误者正之,缺者补之,核正地理,诠释名物,大大有益于本书的研究者。此次出版,又经著名学者钱剑夫先生作了标点整理,读者更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