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艺:陈争书画艺术的意趣空间》收录了陈争先生的主要作品及他对艺术的一些思考。他以书入画,同时又能兼顾造型的严谨,在对写意人物画的研究、探索、实践上有着深入独到的心得,有自己独立的艺术品格。而且作者的创作选材立足于本土,还原真实生活,加之作者浓烈的乡土情怀,遂“中得心源”,作品给人以强烈震撼。
秦默先生在中国画品格方面他在大写意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高一个品格的正规大写意;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讲,他将传统的心灵美、自然美、笔墨美、框架美发展到带有乐感的形质之美;他将中国画千余年“借”字取消,创造了中国画专用的“大琴线和王子线”;他为中国的山水画技法皴法创造了线条积墨、彩墨混积、大散峰皴、小散峰皴、小散峰卷云皴、中峰
《老上海电影画报续编新华画报》是中国30年代电影杂志,由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主办,16开本。创刊于1936年6月,该刊以宣传新华影业公司的新片及影人生活为主要内容。图文并重,还发表有关电影评论、电影史料、电影探讨等文章,是一份出版时间较长,有一定影响的电影刊物。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一辑)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二辑)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在古代中国,农桑的传习是重要的事情之一。较早且成系统的《耕织图》,是浙江鄞县人楼璹于南宋绍兴年间所作的《耕织图》。此后,各种版本的《耕织图》广为流传,其中影响大的,则是康熙皇帝主持绘制的“御制耕织图”,也就是《佩文斋耕织图》。楼璹把江南地区种植水稻和养蚕、织绸的过程,绘成四十五幅图画,并将每幅图
《周信芳全集》以缅怀周信芳大师的功绩品德,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再生创造和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成果。图书部分共24卷,包括“剧本”“文论”“曲谱”“演剧广告”“佚文”“图像”等六个分卷,收录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涵盖了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段曲谱、演出广告、剧照、工作照、生活照乃至日记和书信等诸多方面。本套书是对周信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收录皮影戏影卷的专题丛书,拟收录传世的皮影戏影卷数百种,共计7万面,以天津图书馆收藏的原版皮影戏影卷为主,补充部分民间私人藏品,依据原版影印出版
本书是中国古代音乐文献整理项目的第三辑,收录明代音乐专著63种,包括贺序隆《逸语》8卷、韩邦奇《苑洛志乐》20卷、张敔《律吕新书解》2卷、祝允明《猥谈》、吕柟《诗乐图谱》18卷、李文察《太常李楼云乐书》、刘濂《九代乐章》23卷、王邦直《律吕正声》60卷、王世贞《曲藻》、朱载堉《乐律全书十五种》、王骥德《曲律》4卷等,其
《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北京泥彩塑卷》首先从“史”的角度对北京泥彩塑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演变过程及独特的美学价值予以整体概述;其次从“物”的角度具体择取北京泥彩塑中极具代表性的几个品类,如北京兔儿爷、京剧脸谱、老北京风情泥塑,详细介绍了各自的产生、民俗、造型、技法、传承等,全方位展示老北京泥彩塑精彩迷人的魅力;再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