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蜀汉景耀五年(262年)的《三国时期全图》对应的当今中国行政区域,来确定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蜀汉故地卷)调查报告的主要涵盖范围,时间上限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84年)为开端,下限暂定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书共3册,约63万字,调查点位559个,图片2700余张,汇集第一手调
本书将其所藏金石器物按省编排,其卷首称凡山水名胜、古陵墓、古寺观,必多碑刻,皆留心访查,注明碑刻所在地,并简要介绍书体、尺寸、撰书人、流传及存佚情况。故是书系一部大型的金石分地目录,既据旧目所录之金石,又据作者所藏增入,间附按语订正旧著录之讹误,体量较大,相当于一部金石分地联合目录工具书,对研究清代金石学有重要的参考价
本书收录《大夫食礼》《大夫食礼记》《五音图》《乐风》《畏天用身》五篇竹书,每篇包括竹简的全部图版、释文、字形表及竹简信息表等。
本书为我社2019年1月出版的《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的英文版。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经历了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断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收获。本研究报告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全面解读了目前我们关于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的认识,并吸收多学科如年代学、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石料鉴定与研究、矿物、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
本书是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2021年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成果报告。书中介绍了圣杯屿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2021年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工作概况、遗址状况和出水文物,并通过将圣杯屿沉船遗址出水文物与龙泉窑考古发掘及海外沉船出水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对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性质、年代、航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
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间,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入宋后,续刻《左传》卷十八至三十,又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三经。蜀石经碑石在宋代以后开始湮没,至明清时仅有拓本流传,已属罕见。现仅存《毛诗》、《春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