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汉剧(套装上下册)》以清晰、简洁、流利的笔触,描述了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跨越四百年的汉剧历程;从“皮黄合奏”入手,论述了汉剧声腔、剧目、演员与表演特色等,确立了汉剧乃当之无愧的“京剧之母”的理论根基;阐述了古老汉剧有别于其他剧种的显著艺术特征;通过介绍余洪元、吴天保、陈伯华三位汉剧艺术领军人物的卓越贡献与影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我国戏曲艺术园地中一朵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绚丽之花。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本书讲述了吕剧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人物、剧目等内容,兼具可读性与研究性。柳子戏又称弦子戏、北调子、糠窝窝,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家族的奇葩。如今以柳子戏为代
《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
近千年来,人类地球东部的山川大地上,一直绽放着一种美丽又绚烂的人文和艺术之花,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创造——年画。其影响曾衍至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并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成为欧美及日本人文学者关注与研究的对象。
本书是书画史论家、鉴定家傅申的书法、绘画、陶瓷篆刻作品集。全书一函四册,分别收集其历年来创作的书法、绘画、陶瓷篆刻等作品,以编年方式呈现,可展现其艺术风格之演变历程。同时收录六十余位海内外名家前辈友人给傅申的信札,如台静农、叶公超、苏雪林、谢稚柳、徐邦达、王世襄蒋彝等,可藉此对他的人生经历及交游有所了解。
高余丰草书论语
《篆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套装共2册)》出自《大般若经》六百卷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是佛教大乘般若类的重要经典。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分。集的三十二体分别是玉筯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书、雕虫篆、科斗书、鸟篆、鹄头书、麟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更完整地勾勒出中国传统陶瓷印模装饰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印模装饰作品的分析,更深入地阐述传统陶瓷印模装饰与陶瓷材料、社会文化、审美之间的关系;通过陶瓷印模装饰工艺与金属、缂丝等其他工艺的对照,更充分地展现中国传统陶瓷印模装饰博采众长形成的工艺之美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很多当今的中国人来说,1978年经济改革的曙光仿佛就在昨天,在刘香成,这位普利策奖获得者的摄影图片中,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距离今日已如此遥远。照片捕捉到的大江南北的一幕幕日常景像,对那一代中国人来说,是无比珍贵和熟悉的生活写照。三十年间,现代化进程已经渗浸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
《锦绣极地:中国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共分十卷,以四开的宽大开本,采用进口纸张、油墨,封面使用皮革+金属材质,稳重、大气、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