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一瞥:在丝茶产区的一次旅行期间所见》,由英国来华传教士麦都思所作。1845年春,他乔装游历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丝茶产地了解情况,并将沿途的所见所识写作成书,书中包括许多地图、版画以及一些蚕桑生产器具的插图。本书后由上海最早的现代出版社墨海书馆出版。
《清朝探事》是日本江户时代最为流行的有关清朝知识的问答书。该书是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者荻生北溪通过深见有邻对赴日清人朱佩章关于清朝政治、地理、历史、风俗、文化等的询问记录。 《新潟新繁昌记》是清人王治本在旅居日本期间撰写的新潟见闻记,包括当地的地理、风俗、水利、宗教等内容。 《琉客谭记》是18世纪末日人赤崎桢干记载的
本书是哈尔滨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收集该馆所藏1949年前有关伍连德博士及东三省防疫活动的图书、报纸中资料辑录而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伍连德自传及部分馆藏防疫图书书影;第二部分为有关伍连德及东三省防疫图书的图片;第三部分为从馆藏报纸《滨江时报》《大公报》《民国日报》《民立报》《申报》《盛京时报》《远东报》报纸中辑录的第一
本书由通州区文委和通州区图书馆联合辑录、整理而成,它第一次对各类历史文献中有关通州的史料做了全面辑录和汇总整理,汇编成《史籍·方志》《两朝通州志》《河运·漕运》《实录·诸书》《燕行录中的通州》《碑拓·艺文》等十册,是迄今为止有关通州的历史文献的最全面的合集。
《同光之际的地方社会与政治》首次披露了张荫桓在同治及光绪年间寄给赵新、赵世曾和刘传桢的书札共52封,计二百多开。这批信札写于同治五年(1866)至光绪元年(1875),披露了张荫桓早年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串联起诸多人物(阎敬铭、丁宝桢、李翰章、裕禄、曾国荃等)与事件(捻军起义、筹办海防、济南教案、山
本书以省级、地级、县级、乡级4个层次的政区为词条,设置政区概况、自然条件、经济概况、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名胜旅游、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城区市政建设9个一级栏目,近40个二级栏目,内容涉及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等方面。
本书按省、地、县、乡4个层次展示了安徽省政区概况、自然条件、经济概况、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名胜旅游、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城区市政建设9个方面的内容。
浙江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主要产地,迄今已发现古窑址近二千多处,从而构成了上起商周、下至清代的庞大瓷窑体系。自东汉成熟瓷器创烧后,制瓷业发展迅速,在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瓷业史中,出现了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著名窑口,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江纪年墓与纪年瓷·绍兴卷(套装上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广东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国家重大出版项目,按省级政区分卷,采用工具书辞条类目式编纂,以省级、地级、县级、乡级4个层次的政区为词条,设置政区概况、自然条件、经济概况、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名胜旅游、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城区市政建设9个一级栏目,近40个二级栏目,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