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汇编将辑录范围限定于历史上的“周边”,即狭义的地缘相近周边国家与地区。海路(海边)交往的南洋诸国将在海疆资料汇编中另行汇集。按资料分布和研究需要,本汇编将分为综合卷、日本卷、越南卷、朝鲜卷、缅甸卷、尼泊尔-锡金-不丹卷、印度卷、俄罗斯卷、西域-中亚卷、蒙古卷等。从繁复的传世古籍中搜爬、整编相关素材。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
本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选编了与南海以及相关地区历史文献计英文文献近十种、日文文献近百种、中文文献五十余种以及民国时期中文期刊论文近千篇,时间跨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宗教、军事、経済、法律、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环境及资源、生物、医疗、农业、工业、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
《青藏高原考古》立足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历史人类活动,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科技史料,从田野考古、考古研究、科技考古、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方面收录整理了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成果,填补了海内外学术界关于青藏高原历史文化、民族考古研究的空白,深层次揭示了青藏高原文化特色与内涵以及生态演变。
本套书完整展示了首都北京自元以来汉藏民族交往的形象历史,以文物个案的研究构成纵向历史框架,将北京藏传佛教美术与整个中国多民族美术史的发展与演变结合起来,集中考察北京藏传佛教文物,从留存的寺塔、壁画、金铜佛、唐卡、卷轴画、石刻碑铭、经板印画等个案研究入手,搜集涉及北京藏事的汉藏文史料,结合其赖以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建构北
三峡文物保护
本书共四卷,分天文、疆域、沿革、山水、建置、赋役、祀典、秩官、寺观、艺文等31门,内容丰富完备,是研究达州历史的重要文献,极具出版价值。
大家传世之作,手稿真迹,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并存。 *家*发,市面上流传的都是早期书馆出版的《欧洲战役史论》的影印本。 限量发售,收藏证书编号发行,全国仅制作500套。
全书收录吴丰培固圉斋收藏的近现代名人信札和相关墨迹遗存,按照时间顺序,大致涵盖了吴氏六代收藏和交游的重要信札,涉及清代至当代的数十位名人,其中有清政界要员如殷兆镛、张曜等;也有民国以后的文史学者如周作人、启功、顾廷龙、费孝通等。具体包括吴治谟(花南)殉难记事、题辞、吴仁杰(望云)、吴恢杰(莲衣)友朋书札、吴燕绍(寄荃)
自两汉之际开始,中国成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文化源地。在汉籍的域外流传方面,日本以保存数量众多、衍生品种丰富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主要在南北朝时代(1336-1392)刊行的五山版汉籍,可称为其中佼佼者。 十三世纪中后期,日本效法宋代“五山”名号,在政治中心镰仓定建长寺等五寺为“镰仓五山”;十四世纪中期,又在京都定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