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家,从国家疆域到地方区域,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是研究历史地理极重要的任务。而各级地方志基本上都首标疆域,并绘地图,另外对于山川、道路、关隘、桥梁、文物古迹等也都一一标明。因此,地方志的整理很有必要。《北京旧志集成·顺义志辑》褒集历代官修顺义县志,较为完整地对北京地区传承至今的明清以及民国各历史时期的
重庆市志·广播影视志(1986—2010)
文献资料影印。周新镇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也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次周新镇围绕历史积淀、区域实态,组织编纂《周新镇历史文献典藏》,在立意上,所收文献突出反映风景名胜地、工商孕育地、教育先行地、人文荟萃地的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周新镇历史文献典藏》分上下册,收录了《何学鸿硃卷》《无锡周舜卿七十寿言汇录》《
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山南地区2001-2015年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分为校史概况及会议记录、教师聘用及名册、学生学籍及管理、综合共四部分,包括关于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送呈立案的一组文件、关于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复校的一组文件、一组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聘书及应聘树、关于聘用教员陆德麟的一组文件、一组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学籍卡片、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
本书为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满足社会各界阅读、研究、收藏的需求,政协漯河市委员会组织专门力量,从已编纂的《漯河文史资料》中,精选出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值得阅藏的600余篇文章、共计280余万字,按地域风情、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生态、人物、教育、漯河解放、建设发展等方面编成《漯河印记
《台湾志书辑》共收录清初至1895年台湾编纂的志书39种,图志1种,基本囊括了这个时期台湾编纂的所有志书。清初,台湾建置以来,修志活动尤为频繁,康乾年间仅《台湾府志》就编修了6种。其首尾相隔不过80多年,这在修志史上堪称奇迹,类似的情况还体现在澎湖志书的编纂上。台湾地区历代地方志的编修,正好可以证明中央王朝对该地区实施
《上海掌故丛书(全十册)》是一套汇集了十四种乡贤著作的丛书,由上海通社编辑出版于1935年。该丛书收录了元明清三朝有关上海发展之文献,共31卷,汇编为十册。其中有元代陈椿《熬波图》和明朝张鼐的《吴淞甲乙倭变志》,另外12种都是清人撰述:叶梦珠撰《阅世编》,褚华撰《沪城备考》《木棉谱》《水蜜桃谱》,杨光辅撰《淞南乐府》,
《丰都历代方志集成》收录现存清康熙至民国时期的丰都县旧志8种,分别为《(康熙)丰都县志》《(嘉庆)丰都县志》《(同治)重修丰都县志》《(同治)丰都县新志》《(光绪)丰都县志》《(民国)重修丰都县志》《(民国)丰都县乡土志》《(民国)丰都县通省志采访册》,其中《(嘉庆)丰都县志》为孤本,《(民国)丰都县通省志采访册》为孤
本書匯編清代金石著作《金石萃編》(卷一百二十一至卷一百六十),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