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中国历史上共计46个瓷器窑口,是目前世面上唯一一本较完整的瓷窑图书。根据作者在中国古代艺术文化领域的研习,将窑口特点总结成诗文的形式,方便读者和相关爱好者进一步记忆与学习。全书图片约90张,清晰呈现了历代名窑中的经典名作。书中不仅根据考古及发掘对瓷窑深入剖析,还不乏记载了与瓷窑相关的历史传说。对于读者和相关爱好
2017年正值张元济诞辰150周年,为此上海图书馆将馆藏张元济往来信札全文影印。内容上,接受张元济信札的约有一百四十五人,写信给张元济的约有三百五十人。其中清朝遗老沈曾植、陈三立等,民国高官熊希龄,实业巨子盛宣怀等与张元济往来信札均有收录。时间上跨越了晚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以上海市所辖行政区划为制图区域,涵盖19个区(县),内容包括:文物工作和文物状况概述、序图、文物地图(专题文物图和市、县文物图)、重点文物图、文物单位简介、文物单位索引。
隋唐长安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西安市区。本书稿分上、下二册,上册为文字部分,阐述长安城考古勘测与发掘过程、出土文物信息、现存规模等,下册配以黑白图版和彩色图版,图文并茂。本书稿由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保管所组织编写并整理。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九州出版社与厦门大学出版社又联合出版了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策划编辑、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陈支平教授主编的《台湾文献汇刊》,由于时间与篇幅等因素的局限,尚有许多知见的有关珍稀史料未能一并编入。本《续编》编纂之体例,一如《台湾文献汇刊》。全书分为:“诗文别集”、“平台、抚台文献史料”、“台湾舆志风俗”
本书稿选编了20世纪上半叶*有影响力且至今较少刊印的艺术类画报,内容涵盖了摄影、美术、戏剧等类别。这些画报生动、鲜活地记录了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内,上海乃至全中国的艺术人文生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文化的演进脉络和社会风尚变迁的路径。
《国学礼乐录》·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清朝李周望、谢履忠同撰。周望字渭湄,蔚州人。康熙丁丑进士。履忠字方山,昆明人。康熙癸未进士。是编乃周望官祭酒、履忠官司业时所辑。自孔子世系,及先贤先儒列传,列朝祀典,礼乐图谱,并石鼓潘迪音训,而以祭酒、司业题名终焉。所列颇多疏漏,如祀典中既载晋泰始七年皇太子讲经释奠,而元康三
《奇姓通》为姓氏传记类书,由明代学者夏树芳辑,陈继儒校。全书共十四卷,含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各两卷,复姓四卷。主要搜录历史上稀僻姓氏者传记,书前有小引、序、跋九篇。此为明天启四年夏氏宛委堂刊本。目录包括:奇姓通小引(薛敷政撰)、奇姓通序(朱之蕃撰)、奇姓通序(周延儒撰)、奇姓通小引(文震孟撰)、奇姓通序(王命新
《金石索》清代金石学著作。一部综合性古器物图谱,共12卷,金索、石索各6卷。清冯云鹏、冯云鹓同辑。本书采用的是双桐书屋藏板。清道光16年跋刊,1836年此书清刻本已很少见,现在常见的大多是民国时候的石印本,本选题采用的晚清版本较之民国版本更加接近于作者的原始版本,真实反映当时官方及民间的金石藏品,有案可查。
《左传》因其史料的确凿和丰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学界对其研究从未间断,历代注疏颇多。明凌稚隆撰《春秋左传注评测义》为70卷,万历十六年吴兴凌氏刻本,是明代众多《左传》点评著述之一。测义,为推测大意之意,是作者荟萃前人注释点评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下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