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成分汉英名称集》共收载化学成分名称汉英词条60000余条。内容主要为植物化学成分名称,也酌情收载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含动物和真菌化学成分)、无机化学和化学对照品等名称。其中约2000英文词条以往无中文名称,系本书第一次翻译得中文名称,对这些成分英文名称进行拆分分析,结合参考文献,得到第一次提取该成分
本项目考察地之一的北极,因为鲜有足迹抵达,有关植物的专著较少,但实际上,北极冰雪世界里是生长有高等植物和茂密森林的绿洲的。《北极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考察队近十年来多次参加中国北极黄河站考察,积累了第一手的珍贵图文,详细展示了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和新奥尔松的主要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对北极植物科研工作指导意
本书是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中医药大学、罗田县卫生健康局和罗田县万密斋中医院的领导下编写,内容具备一定专业性和权威性。本书系统记载和论述了罗田县药用植物,正文包括植物别名、基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附方等内容。全面反映潜江市中草药资源的分布,系统总结罗田县医药人员和广大人民
本书反映了我国植被科学的长期基础积累和最新成果。全书概述了我国陆地植被的主要类型和植物区系构成,揭示了我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与制约性环境因素,建立了我国陆地植被的分类系统和植被区划方案;对12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群落学特征、定量属性、环境要素、地理分布与生态演替序列进行了分章详细描述和深入分析;对我国植被的保护
本书对郑州树木园内所有植物分木本和草本两类进行摸底调查、鉴定,确保每一种植物的准确性,拍摄一个生长周期内花、叶、果等照片,并对每种植物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APGIV进行分类排列,按照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顺序,选取主要识别特点,对该植物进行详细描述,附照片包含每种植物的精细解剖照,包括木本植
本书汇编目前所见的胡先啸的所有文字作品,共18卷。第1、2卷为植物学论文,第3、4卷为胡先驸的博士论文,第5至10卷为植物学著作,第11、12卷为植物图谱,第13卷为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文章与书籍,第14卷为科学主题文章,第15卷为文学、社会类文章,第16卷为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古典文学作品,第17卷为忏庵诗词与中文信函,
《海南植被志》的研著是作者从1987年第一次进入海南文昌铜鼓岭开展森林植被调查研究开始的,历经三十余年。《海南植被志》共分三卷。 《海南植被志.第三卷》为第三卷,共两章(《海南植被志》《海南植被志.第三卷》的第十五和第十六章),前一章讲述海南自然植被的植物繁殖生物学与生理生态学特点,主要包括植物繁殖生物学特点、植物幼
本套书共收录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中国植物模式标本5776份。第10卷包括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夹竹桃科至爵床科的模式标本,共479份,含99份主模式311份等模式、1份等后选模式、5份合模式、57份等合模式、4份副模式、2份等副模式,隶属于12科、145属、410种、2亚种、61变种和1变型。
《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中国维管束植物模式标本集第11卷》包括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科至菊科的模式标本,共510份,含102份主模式、280份等模式、3份等后选模式、1份新模式、31份合模式、89份等合模式、1份副模式、3份等副模式,隶属于7科、98属、422种、2亚种、69变种和11变型。
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成立于1864年,是世界十大植物标本馆之一,目前由6个标本室(A、AMES、ECON、FH、GH、NEBC)组成,馆藏植物标本500余万份,其中有模式标本10万余份,特别是有中国维管束植物模式标本1万余份(含主模式、等模式、后选模式、等后选模式、新模式、等新模式、附加模式、等附加模式、合模式、等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