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始于古代的雕版印刷书术,在民间信仰及民间习俗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初步形成于宋代,发展繁荣于明清时期,在清代中后期达到鼎盛阶段。民间木版年画有多种不同的制作形式,有木版套印、半印半绘、扑灰手绘及手绘。其中半印半绘年画中,根据用色的不同,分为黑货和红货。作者根据黑货年画的艺术特点,将其从半印半绘年画中分离出
本书共收录75方篆刻印章,均为作者的代表之作。篆刻题材多为西泠印社园林景点、摩崖石刻、楹联碑碣,创作风格多样。另于边款处刻出佳句背后之事,以此解读西泠的一景一事,以期打破篆刻作为书画配角的处境。篆刻组印作为新的艺术载体,同样可以承担宏大的创作主题。本书涵盖高清拍摄的印面、印蜕及印体,每件藏品皆注有印面及边款的释文。其中
本书为清代继良游毕杭州西湖着手编辑的印谱,经数十年汇录而成,集近人印作及自刻印五百余方,风格以浙派居多,有继良本人的肖像,吴受福题名,前刊吴廷芬、俞廉三、吴树梅、陆润庠等十八家序言,最后刊有吴品珩、吴受福、胡宗懋、斌术等人的跋文,由继良胞弟绪良、锡良、锡翰审定,其侄斌衡、斌衍、斌卫、斌循参订。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是由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等先生倡导编纂,殷昭俐负责主编的。《中华美德书画》是其中一本,旨在以上乘的传统文化艺术来熏陶和滋养大众。本书得到了全国诸多知名学者和艺术大家的热情响应与支持:启功、季羡林、武中奇、崔子范、任继愈、许麟庐、孙其峰、孙大石、王学仲、于希宁、蒋维崧、魏启后、高小巖、欧阳中石等先生,他
本书收录了由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东方部吴同选编、撰叙,精选馆藏唐至元代的古书画卷、轴、斗方和团扇,共132幅,说明文字介绍了画作的流传、印鉴情况,展现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的全貌。全书对132幅书画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进行了解读,对其历代流传和入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经过进行了介绍;并从不同角度对相关文物
本书是林志钧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至五十年代晚期编制的、辑录历代丛帖及其子目、兼及诸帖考证研究的书稿,是林先生致力帖学数十年的重要成果,也是其生前尚未完成的一部未竟稿。共收录284帖。其中宋刻及宋款帖18种、元款帖1种、明帖49种、清帖213种、民国帖3种。
李兆生先生为著名的武学家,深研太极等内家拳和外家拳法。以拳法之理入书画。此书为李兆生先生的书画全集,包括国画、书法、硬笔书法、刀碑刻板、文卷编共13卷。全面展示了李兆生先生书、画、印、文、武等传统文化造诣。李兆生先生对传统文化互惠互通,深谙天人合一之理。全集为8开,精装,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共470印张,3760页。印
作品集按展览单元分为:张孝友介绍、序言、艺术历程、作品赏析等部分内容,本书侧重记录张孝友教授的艺术历程和作品展示。呈现张孝友界画的风貌。书画艺术爱好者、书画创作者、各美术大专院校师生都将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界画由盛而衰,在当代得以复兴的历程。纵观中国美术史,界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及至近代,由于文人
这是一本画集。《五百罗汉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现存数量最多、阵容最大、制作最精美的宋代浙东宁波地区的美术作品,也是真实记录宋代明州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的美术作品。800多年前,南宋明州车轿街(现宁波市海曙区车轿街)的佛像画师周季常和林庭珪用10年时间绘制了100幅五百罗汉图,以佛教文化为媒介,反映宋代明州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
胡正言、汪楷等刻。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南京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蝴蝶装。印刷时采用的[短版J[拱花J技术,推陈出新,将传统版画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其属于画册性质,兼有收录名画讲授画法供人们鉴赏和临荤的功能。分为《书画谱》、《墨华谱》、《果谱》、《翎毛谱》、《兰谱》、《竹谱》、《梅谱》、《石谱》等八大类,收入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