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精品学术丛书“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的第4卷,主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基本情况。全文以中文、印度尼西亚文、英文3种语言写就,从印度尼西亚铜鼓概说、印度尼西亚铜鼓分类说明、印度尼西亚现代铜鼓文化3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印
本书主要介绍了泰国铜鼓的基本情况。全文以中文、泰文、英文3种语言写就,从泰国铜鼓概说、泰国铜鼓分类说明、泰国现代铜鼓文化3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泰国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泰国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泰国铜鼓文物图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宋辽金元明考古学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最晚阶段,通常认为其始于北宋,止于明末(960—1644年,实际上辽朝应从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建立契丹国起算)。其前段为宋朝与辽、金和西夏分别对峙,以及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只延续至五代宋初)、喀喇汗王朝、大理国、西藏的古格王朝等政权分立阶段;后段则为元、明形成新的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时期
本书详细记述了在河南省舞阳县发掘出土的八千年前贾湖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资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系统地阐述了该遗址的文化内容、分期、年代、性质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下卷对其自然环境、人种及人类体质、经济结构、技术工艺、聚落形态、原始宗教、音乐文化等进行了探讨。本书对研究中原地区及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稻作农业起源、音乐起
《紫气东来窑火凝砂》聚焦于中国传统艺术品之一——紫砂壶。全书分为总论、材质特征、工艺流程、用壶指南、文献典籍等部分,详细介绍了紫砂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具、制作技法等内容。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宜兴陶瓷博物馆的藏品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紫砂壶艺术之美。宜兴紫砂乃中华之瑰宝,它因势而蕴、因茶而生、因泥而优、因技而良、因文而
本书分“序篇:敦煌石窟”、“第一部分:丝路重华”、“第二部分:万象人间”三部分,从敦煌石窟艺术出发,展示石窟开凿、壁画绘制、彩塑制作等工艺流程。并收录汉代竹简、中亚货币、丝绸织品、金银器、陶俑、敦煌写经、佛教造像、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等各类重要历史文物,呈现了古代敦煌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的千姿百态。
雨花台是雄峙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的一片山岗。自古以来,这里为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之地。近年来,雨花台及烈士陵园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等。本书为志书,详尽叙述雨花台的发展过程及自然、人文、历史事件、故事,全面反映雨花台的风雨变迁,以及目前的社会定
本书是一本云冈的黑白画册,分为上、下两册,从四千余幅大画幅作品中以艺术鉴赏与文物甄别的角度精选了200余张,内容涵盖了云冈的主要石窟,有全景照、有局部照,有细节照,角度各不相同,从中可以窥见一个真实、质朴、细节丰富的云冈的黑白世界。书稿的开篇用三篇文章,从文化、学术、历史、石窟、艺术的角度全面、精准、专业地介绍了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