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作为侵略者,在我国制造了无数的惨案,犯下了累累罪行,当时的中外报刊进行了广泛的报道,然而却很少有系统的整理。国家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支持下,从中、美、英等国出版的《大公报》、《申报》、《字林西报》、《纽约时报》、《南华早报》、《泰晤士报》等近百种报刊杂志中的关于二战日军暴行的资料4000余条,
本书是《历代辑佚文献分类汇编丛刊》之一。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本书第一次将历代的史学散佚文献,从诸多后代辑佚丛刊中辑选出来,按照正史类、别史类、编年类、杂史类、载记类、史评类、传记类、政书类、职官类、时令类、地理类、目录类等分类整理成书,对于研究两汉以来的史学,提供了更为集中的辑佚资料。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珍稀史料辑校(套装上下册)》收录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珍稀史料52种,这些史料是研究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主要的、不可或缺、非看不可的史料。这些史料编选角度独特,内容独到,侧重于历史内容方面文献,有关园艺和古建技术类的暂不收录主要特点一、编选角度独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当地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总和,从避暑山庄和外八
《历代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套装共15册)》涵盖国家图书馆藏先秦至清近三千年间撰述人物的重要史料文献,分为总传与传记。收集自先秦迄清之历代人物资料。不论人物地位高低,是历史名人还是泛泛之辈,材料或多或少,均收录入《历代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套装共15册)》。《历代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套装共15册)》按照所记史事或人物之时代先后排
《大同释义》是吕思勉先生的一部名著,初名《中国社会变迁史》,是用文言撰写的,完稿於一九三三年暑假前,原是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讲授『中国社会发展史』时的讲稿。吕先生自谓是一个空想的大同主义者,他服膺孔子的大同学说,遂用孔子的学说来阐释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吕先生自言「天赋之愚,笃於自信』,想把自己的『一得之见』芹曝於全社会;
该书为2012年出版《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之“续编”,收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作者所见有铭青铜器约1511件,其中未发表的公私藏品(主要是私家藏品)742件,占到全部内容的一半,现分成四册出版。本书收录的青铜器铭文来源于考古报告、图录、期刊、书报以及作者鉴定文物时所见到的私家收藏器物,其中许多资料对
本书收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31种稀见且文献价值较高的地方志。其中有5种为稿本:(民国)《牟平县志》、(光绪)《唐栖志略稿》、(同治)《鄞县志》、(民国)《大田县志稿》、(民国)《犍为县志》。另有若干种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收录,如(民国)《津门精华实录》、《贵阳府乡土地理志》等。还有几种名家批校本,如(康熙)《新
为弘扬巴蜀优秀文化,加强四川历代方志的抢救保护工作,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2009年开展了全省旧志普查工作,摸清了现存从明代到民国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土志、图志的保存状况。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启动了《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的影印出版
《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收录稀见方志14种,其中,河南省方志13种、陕西省方志1种,这些方志,如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影抄本《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河南通志》、清咸丰年间(1851—1861)稿本《相国寺志略》、清同治年间(1862—1874)稿本《祥符县采访初稿》等,多为孤本,弥足珍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九庵先生曾任国家文物局文物谘议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书画鉴定组组员,是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家。这部《刘九庵书画鉴定文集》是他毕生研究成果的精粹,反映了他在中国书画鉴定方面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和卓越水平。他的论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所谈的问题大都非常具体、细致、专业化,使读者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