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系统回顾中国考古百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从321项参评项目中选出100项入选项目,2021年10月18日,在河南三门
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发掘于1988年,出土竹简800余枚,保存基本完好,字迹清晰,只有少量残断,全部可缀合成完整竹简。根据竹简形制及内容可分为7组:功令、却谷食气、盗跖、马禖、七年质日、汉律十五种及遣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收录三三六号汉墓出土的全部
本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涵盖了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岩画;中卷主要为翁牛特旗岩画;下卷主要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岩画。书中的图片、数据等内容均来自田野调查,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为研究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融合与
甲骨文要作为史料来运用的先决条件,便是要确定其时代。否则,十多万片甲骨依然是一堆“断烂朝报”,缺少科学价值。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按“五期”旧说编纂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按照“两系”新说重新编纂一部大型甲骨著录书是头等要务。黄天树主编的《甲骨文摹本大系》(简称《大系》)是第一部以摹本的形式按照新的
本书为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收录了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历届校友和任教老师所撰写的115篇学术文章,内容既包括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文明起源研究,又包括考古学理论方法及相关个案研究,涉及考古学史、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考古、元明清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古代文字
海龙囤,又名龙岩新城、龙岩囤或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而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播州之役,是杨氏治下的播州最负盛名的羁縻·土司城堡。2015年7月与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海龙囤2012~2014年度考古发掘研究报告,对海龙囤相关遗存进行了全面介绍与深入研究
本书是重庆市开州区余家坝墓地的发掘报告。报告在介绍余家坝墓地发掘过程的基础上,以墓葬为基本单位,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战国时期257座墓葬的全部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市乃至整个长江三峡地区的巴人和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报告还收录了几篇关于余家坝墓地出土青铜兵器的检测、分析和研究报告。
桂阳千家坪是湖南近年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一处重要遗址。本书汇集了2011年和2012年两次发掘全部资料。全书共七章,包括概述、地层与分期、早期遗存、晚期遗存、人骨观测与研究、动物鉴定与讨论及综述部分。其中,早期遗存是本书重点。《BR》千家坪早期遗存不仅发现了壕沟、墓葬等重要遗迹,更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大量包括白陶在内的
《党项与西夏碑刻题记》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杜建录、邓文韬教授主编,共整理百余方碑刻题记(均为汉文)。包括早期党项碑刻题记整理(22方),西夏碑刻题记整理(15方),宋金境内党项人碑刻题记整理(25方),元明西夏遗民碑刻题记整理(48方),图版清晰,叙录切当,录文准确,校勘合理,疏证用功,是一部方便使用、内容丰富的历史
本书稿从为普通大众读者讲解开化寺宋代壁画的角度,以生动的文字娓娓讲述大雄宝殿东、西、北三面壁画的讲经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一幅一幅地详细描述故事中人物的细微动作、衣着、相关故事情节等,并配以精美的细节图,图文并茂,全面展示开化寺巧夺天工的珍贵北宋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对展示山西文物大省的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