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入选档案材料起于一九三一年,止于一九三四年。以档案的内容逻辑关系和形成时间的先后为序。汇编的大量原始档案,客观反映了东北各地义勇军分布状况、组织构成及主要战役。
本辑为第二辑,上迄南宋下至明清。在这些史料中,有某一民族的形成、发展史,有各民族交往史。有的史料,是某一人物传记中的记录,有南宋与金、元各民族关系的记录,还有明代与各民族的交往和满清等民族发展的历程,以及满清统一中国后与各民族关系的史料,内容复杂、丰富。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套装共36册)》为“十一五”时期国家古籍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之一种,收录清华图书馆藏稀见方志20种;其中孤本、稿本13种,国内收藏单位在3家以内的地方志7种。
《梅兰芳珍稀史料汇刊》系梅兰芳基本文献史料的整理汇编,为填补空白之力作,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的出版项目,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京剧学研究中,梅兰芳研究是重要的分支之一,也是其中的显学。然而,在近几十年的梅兰芳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材料陈陈相因,观点低水平重复,先入为主
获知德国柏林收藏晚清华北的舆图,还是十多年前的事。周振鹤先生在其《柏林读书小记》中写道:“清末山束省西部笱县的地图,共有五十四幅。这些地图都是手绘彩图或墨图,反映了该县的乡村都昌的分布情况,许多县还详细昼出黄河及其分支或运河的走向,有的图上甚至有拳厂(即义和团组织)的标记。因此这些地图对於研究山束西部以及黄河下游的历史
本书是南阳市汉画馆筛选两千多幅馆藏精品图像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编纂而成的10卷本大型图录。第一至三卷为典型墓葬出土画像,共收录22座墓葬的700多幅图像;第四至十卷共收录1700多幅民间征集的散存画像。
《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以获奖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所做的贡献为核心表现内容,全面介绍60位传承人的简历、传承实践和传承作品。《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的出版对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社会激励机制,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保护方式,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具
本书为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已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00种重点图书。该书以方大曾、沙飞、吴印咸、石少华、苏静等抗战时期的20多位摄影者的一手资料为聚焦,通过600余幅高清图像,全面展现抗日战场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和抗战生活的丰富表情,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畏艰险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共有3300多枚竹简,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内容全都属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略"中的各大门类《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内容为子部文献三种:《周驯》、《赵正书》、《子书丛残》。大部均较完整。
《徐世昌日记》原名《韬养斋日记》(韬养斋是徐世昌的书斋名),其内容起自光绪十一年元旦(1885年2月15日)止于民国二十八年四月一日(1939年5月19日),前后绵延达五十四年之久,反映了徐自踏上宦途之后迄至辞世以前的人生历程。 《徐世昌日记》原稿为墨书手写本,采用排日记事的记述方式,全稿总计约一百九十余万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