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并积累了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并活态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建立名录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全书(全12卷)记述了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王朝覆灭期间的历朝历代皇帝传略,较系统地整理了其诗文作品,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及相关图片,客观、真实地再现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套装上下册)》的图文原始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和团体上报文化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申报材料。为了使这部图典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10册,大约半数;而英国藏品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规模,理应完整出版。本书将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包括全部英藏敦
本书为清史项目之一种,所选档案记述了清代全国、特别是吉林省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各方面变迁和历史面貌。共计7700件档案。
本书极为详细地记载了泰昌、天启时期,皇帝亲自处理的事务和大学士们论及、处理的问题,大部分是其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斗争等诸多方面的热点、重点问题。作者对原书做了标点和大量校正工作。
本书辑录抗战时期阵亡将士的名录、传记等资料,共计11种,包括《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抗战特殊忠勇军民题名录》、《陆军第五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烈士传记》、《南口抗日之役官兵伤亡名单》等。其中《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是1947年国民政府为救济抚恤全国各地军烈属而编撰的阵亡人员名录,全书按省分县编排,每县一册,内
本书为第三编,主要是收集整理了中国古代各朝代边境相关人物史料文献传记。鉴于未见有将中国古代历代边境人物按时间顺序,集中编辑在一起的资料性书籍,尽管这一工作费时费力,对二十五史及各种文献中的人物逐一鉴定,我们仍组织力量,进行了这一极为有意义的工作。本书全面、系统地将中国古代历代边境攻、守的重要人物,收集整理编辑在一起,对
历代文庙研究资料汇编(套装共十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