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一般指除了新闻、评论之外的报纸版面,一般都有固定名称,专门发表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等,随报纸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本书选编了国家图书馆藏近代报纸中有关图书与图书馆学等相关的报纸副刊、周刊、专号等,包括《大公报(天津)·图书副刊》《大公报(天津)·图书周刊》《时事新报(上海)·
《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收录了清末民初的画报类刊物约三十种,包括:《点石斋丛画》《诗画舫》《海上青楼图记》《北洋学报》《舆论时事报图画》《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浅说画报》《图画日报》《通俗画报》《醒俗浅说报》《醒华日报》《京师教育画报》等。其中有不少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画刊,这些画报所涉内容广,有国内外新闻时事,包含当时
全书由“报史”“年表”和“报人”三卷构成。第一卷“报史”是以“大公精神”为内在逻辑编撰的1902年至1949年的老《大公报》史。分为三个时期,即英记时期、王记时期和新记时期。各个时期的报史由于主持者对“大公精神”贯彻的差别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英敛之首倡“大公”,为该报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公报》转手王郅隆,在胡
大学校刊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有公文、布告、会议录、文牍摘要、校闻(学校新闻)、论著、文艺等栏目,记录了高校建设、迁移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大学校史编纂的重要档案。本书是《民国时期大学校刊汇编》的续辑,系统收录燕京大学、国立北平大
1928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出于研究需要,中央研究院组织人员,对当时出版的报纸进行了大范围的梳理,并将其中可资利用的新闻,进行了剪辑汇编。从分类言,这批剪报分为“物价”“产业”“交通”“财政”“农产”“国际”“水运”“商人”“工人”“资本家”“税捐”“山利”等各个门类,几乎涵盖了当年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华工程师学会是中国近代历早成立的工程师共同体,后来与在美国成立的中国工程学会合并成为中国工程师学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规模、卓富成效的工程师共同体,是中国近代工程事业与工业建设之原动力,所有从事于我国各种工程事业与工业建设之重要份子,莫非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员,而各种工程事业与工业建设之推动力量,亦莫非直接或间接由于中国工
《东亚报》是日本早的中文杂志,1898年创办于神户,旬刊,线装书。所设栏目有《论说》《宗教》《政治》《法律》《商务》《艺学》《路透专电》《五洲汇电》《经世文选》《新书选录》《布告》等。其刊行目的是爰集同志倡设报馆,首以振发中国为主义,博采通学,广译新闻,使朝野锢窍洞达昭晰,识时之士有所观感,成为声援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一
《张昆自选集》为华中科技大学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中的一本,共四卷,精选了张昆教授30多年来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报告、学术性讲话、致辞以及序跋,全面再现了张昆教授的学术历程和学术思想。四卷分别为《卷一: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卷二:传播思想史研究》《卷三:政治传播研究》《卷四:新闻史论及其他》。
本书系统收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北洋大学等60余所高校的校刊近百种,为首次对民国时期大学校刊进行集中整理。这些资料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认知民国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是大学校史编纂的重要档案,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