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一百四十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六卷和《氏族博考》四卷。将古今姓氏分韵编排,以姓氏为目次,先常姓,后稀姓,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并考姓氏所出,而后依时代先后,分列各姓著名人物,从古代至万历年止,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实则合谱牒传记共成一书。《古今万姓统谱》作为姓氏学类书的代表作,是人们修谱活动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又
《大明一统名胜志》亦名《舆地名胜志》,系明代福建士人曹学佺编纂的一部大型地理志书。该书详细记载了各地州县的历史沿革、山川湖泊、名胜古迹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明代方舆类著述的代表之作。具体内容,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纲,依次分布如下:北直隶十二卷、南直隶二十卷、山西省八卷、陕西省十三卷、河南省十二卷、山东省九卷、江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馆收藏了数量丰富的中国古代外销瓷,时代自公元8世纪至20世纪初。本展览挑选了其中300余件展品,分为八个单元:1、凿空海疆——8-10世纪海上贸易的肇兴;2、海不扬波——11-12世纪海上贸易的平稳发展;3、万里扬帆——13-15世纪初的辉煌;4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共收录《成后》《昭后》《两中》三篇竹书,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其中,《成后》《昭后》两篇首次发现西周早期成王、昭王治政思想资料,《两中》篇则是迄今发现的夏启为“天下王”的最新资料。《成后》《昭后》两篇原编联为一卷,简长约41厘米、宽0.6厘米。简背有序号,分别编号,三道编绳。《成后》有9支简
《满铁与七七事变档案汇编》选取档案内容包括:满铁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后开展地质调查,进行情报收集工作,如上海事务所调查并密报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内情;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满铁陆续派遣社员前往华北等地,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事,包括派遣无线电通讯人员、测量绘图人员、铁道施工人员、战地摄影人员、翻译、医生、法律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有关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为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1998年版)的全面修订。按照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充分吸收20世纪末以来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修改完善原有词
国家图书馆藏林正青(林佶长子)《砚史》成稿于乾隆十一年前后,视为初稿本,由朱文钧捐赠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林在峩(林佶第三子)《砚史》成稿于乾隆十七年,林在峩殁后,由其子林承天整理辑为终稿本。此抄本颇多,潘承弼藏本捐赠上海图书馆。《砚史》非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事件发展的记载,主要为辑个人或友人砚铭、砚诗、砚跋等内容,如高
本书选用的底本,为南宋中期的建阳刻本。此本半叶十行,纸墨精良,字体亦极为工致。刻印时间约在光宗朝,因此又被称作“绍熙本”。张元济主持整理“百衲本二十四史”时所使用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与此本为同版。此本原藏杨氏海源阁,为杨以增重金购得“四经四史”之一,钤有“平阳汪氏臧书印”“四经四史之斋”“东郡杨氏海源阁珍藏”“国立
嘉善古为扬州地,三国吴赤乌五年始名嘉兴,隋废,唐复置,明宣德五年巡抚胡槩奏请析嘉兴地为嘉善县。清顺治年间,上命儒臣纂修《明史》,传旨郡国,探访天启、崇祯间事迹,以备取材。故是编为顺治间所纂,记嘉善一邑启祯间事迹。约近七万字,共分四卷,按官制、学政、祀典科贡、荐举、城池等序,依次所列三十五目,每目前有小序,后有论,间有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