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农学卷(第一分册)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是几代中国学者的愿望。1956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就曾专门开会讨论过编写问题;197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再次开会讨论。几经波折,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科学出版社联合组织、时任院长卢嘉锡担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终于在1987年启动
本书将自远古至19世纪末的重要科学、文化、社会、技术事件加以汇总,以技术发展为主线,将各历史事件按年代对应编排,以反映并揭示科学、文化、社会与技术发展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本项目共分为7大部分,每部分前设简要的概说,对该时期科学、技术、文化、社会做一个综合性的说明。这七个部分分别为:地球的自然史与文明的发端(
本书是第一部既有高度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本书汇聚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全国一流学者,撰写各自领域研究最精深的专题,以百科全书“大条目”形式的专题串联起来,展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历史全貌。全书上自远古,下迄当代,按照大致时间顺序分为五卷:《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
《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收录150种江南制造局翻译且刊印的与科技有关的译著,5种江南制造局翻译但别处刊印的著作,7种江南制造局刊印的非翻译馆翻译或非译著类著作。本册为天文数学卷。
本书分为数学卷、天文卷、生物卷、物理卷、化学卷、地学卷、农学卷、医学卷、技术卷、综合卷及索引卷,共50册,精选先秦至1840年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典籍约4000万字,影印出版。
中华奇术经典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丛书含总论和19个学科领域专题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
《科学编年史》是一部内容厚实、图文并茂的普及型编年体科学史。全书以时间先后为序设有1700余个条目、1000余幅插图,言简意赅地叙说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学进展。正文之后有附录4个,依次为学科词条总目、人名索引、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和主题词索引。科学编年史的基本特色是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来回顾、概括人类的科学活动。编年体易查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