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
《中国汉画大图典》以我国历年出土发掘的汉代雕塑和画绘作品为基础,整理汇集出约13000个汉画图像艺术单元,分门别类,形成一套七卷本的以图为字,用图像来解读先秦及汉代社会和文化的图书。本图典一至六卷的图像采自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瓦当、肖像印等实物之拓片,并辅以门类述要、专题文章等作为说明和补充。这六卷内容分别为人物故事
人类已有200万年的历史,而文献历史学仅研究了人类全部历史的0.2%,没有考古学我们就无从了解人类在没有书写文字的年代,所发生的演化与变迁。当时的人类并未使用文字,因此并未留下关于他们自身的文字记录以供我们研究。人类历史的99.8%需要考古学去解决,考古就是对“哑巴文物”的语言翻译。考古学提供的信息不仅远比典籍文字史料
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国宝”,就是指这类文物。本书收录在一级文物中精中选粹者。从文物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来衡量,所选文物按照陶瓷、金属、玉器、工艺(漆器、珐琅、竹木牙角雕、织绣、石雕、钟表等)、书画等五大
本书收录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终南印社名誉社长、当代金石题跋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赵熊先生金石拓片题跋作品百余幅,涉及古砖、古瓦、碑志、吉金等。其作品既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册。位于半支箭河中游的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被分为7个地点。1996-1997年赤峰考古队发掘的第Ⅰ、第Ⅱ两地点(分别发掘1764.85和98.25平方米)的主要内涵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也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和战国时期的堆积,以及少量的辽代遗存。本书是继《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时期遗址》之后的赤峰考古队
本书收录了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主要内容是作为天帝使者的参不韦对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训诫,训诫的核心内容是“五刑则”,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
本书研究了北京西山永定河石碑文化,共收录400余方碑刻拓片,涵盖民俗史、宗教史、长城史、村落史等,通过石碑石刻文化呈现了辽、金、元、明、清在文字、书法、雕刻、绘画、建筑等多方面的艺术风格。
本书是由著名书法家、学者陈建贡精心打造的一部既面向专业型研究者与普通爱好者的书法字典,本字典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編纂,共收首文字一千七百余字,重文万余,合文六十八个。本字典所收文字范围上起商周、下迄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并酌收唐代砖刻文字,所收文均按原迹影印放大,力求保存原字形貌所收文字,首文字中有说文者,均附列于首文字左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按照行政区划以关中地区所属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为序,以从古至今出土青铜器铭文为线索,西安市出土金文编为一卷,宝鸡地区分上下两卷,宝鸡地区上卷是以周原地区所在的扶风、岐山县出土者编为一卷,宝鸡地区下卷是扶风、岐山县除外的区县出土者编为一卷,咸阳市、渭南市与铜川市出土者编为一卷,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