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利碑刻集成(河南卷)
黄河流域水利碑刻集成(山西卷)
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朱雷教授2017年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的项目成果,收录该馆所藏一批新发现、未经刊布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残片(434件)的彩色图片,以及朱雷教授对这批文书的编号、拼接、释读、定名、解题、注释等整理成果。本书可以说是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的延续,整理、研究方式和图
本书以“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瓷窑考古成果展”为底本,通过150余件组河津窑址出土文物,以及80余件全国各地著名收藏机构的传世瓷品,从为瓷耀龙门、匠造瓷艺、瓷韵雅趣、瓷业流布四个单元,全面呈现河津窑址的考古发掘、制瓷工艺、装饰手段和人文内涵,以及制瓷业的兴衰和商品流布情况。
在内蒙古地区东西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也有山脉、湖泊、盆地和沙漠戈壁。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在其内外相互碰撞和交融,见证并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里孕育出了独特璀璨的草原文明。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不断交流、融合,使中华文明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多姿多彩的面貌。本书以“农牧
颐和园是清代最高统治者组织兴建的中国最后一座大型自然山水园林,是"三山五园"的殿军之作,具有造园、水利、农业、军事、宫廷文化、政治、外交、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是中国历史从兴盛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内
本书对长达二千余年的殷周彝铭研究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学术史总结,着重对历代著名彝铭学家进行研究,指出其学术贡献和历史价值所在。上册“彝铭学通论”,根据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历史学成果,对彝铭学进行理论建设;下册“世界各国对中国古代彝铭学研究通史”和“彝铭学古籍文献解题”,系二千余年以来彝铭研究的学术史总结与是五百种重要彝铭
本项目为《吐鲁番文献合集》的医药分卷。该项目搜集整理吐鲁番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汉文文献和考古资料中的医学文书,包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和大谷文书,以及英藏、法藏、德藏、俄藏的敦煌文献中确定为吐鲁番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文献,收录全部图版,进行分类、缀合、识读、注释,按照研究篇和校注篇呈现。本项目深度还原隋唐时期的吐鲁番
本书主要收入商周至春秋战国铭文,另附秦权拓本二器,计二百一十三器。此拓本在日本访得,此次庆幸能重回中国,进而影印全貌,分享学林。所有拓本依照原贴顺序,目录没有进行重排。每张拓本都是彩色原大影印,并将可考释出的器物名称都作了标注,方便读者辨识。这次出版我们可以将徐乃昌、程霖生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对金石收藏的趣味、流传、体系
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