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金石学著作,共一百六十卷,成书于嘉庆十年(1805年),以著录历代碑刻为主。汉以前按原来的篆、隶书摹写,汉以后用楷书。总计石刻达一千五百余种。铜器铭文仅十余则。碑文按秦到宋、辽、金的时代为序编次,碑文后附有散见于各金石书、文集中的有关题跋,最后是编者的考释、案语。凡文散见多处者,采用旁注以记其全,篆隶及古文别
左江流域的考古工作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就被零星发现。而后考古工作者陆陆续续对该流域进行了几次文物调查,发现了部分遗址。同时,为配合文博干部培训和基本建设任务,进行了几个遗址的发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左江流域的考古工作仍然处在广西其他地区的后面,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近年来,随着左江花
本书是《丝绸之路金石丛书》之一,作者历时数十载,对张掖市及周边地区现存的金石碑刻资料进行搜集、拓印、识录、校对、整理、编辑,是张掖地区金石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收录张掖市及周边地区现存的经幢、碑刻、摩崖、铁钟等一百五十余种,收录的碑铭一般均按其镌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本书前页为图版,后页为释文,每种碑铭的释文之后
本书共收编新密古城碑刻276件,收编范围一是在新密古城存放、碑刻县衙、城隍庙、法海寺、孔庙、家祠内及农户家里保存的,二是与新密古城有关、在新密市博物馆收藏的,三是与新密古城的历史有关现流落民间的。
玉品天工
罗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〇),字叔蕴,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出版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一九一九年回国,居天津。一九二四年奉溥仪召,入直南书房。一九二八年冬,罗氏携带大量内阁档案及自藏金石古器迁居旅顺,并筑住宅与藏书楼。在大连开设墨绿堂书铺。一九三三年在旅顺设库籍整理处
《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红色印迹手绘本》(卷·上下册)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具体编写工作。本成果得到国家语委2020年度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传播创新研究(批准号:WT135-74)的资助。 本卷以革命旧址为主体素材,以手绘美术为展现方式,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艰
本书是《山南壁画》一书的补编,包括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42座佛教寺庙的壁画图像资料,反映了各个寺庙壁画的整体面貌,不仅实现了山南壁画信息的数字化保存,也为藏传佛教考古、壁画图像学和西藏艺术史诸多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本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青铜器文物保护的学术成果,也是张家界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的一次全面梳理。张家界博物馆馆藏青铜器文物做为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保护修复处理,且受存放环境和设备所限,无法保持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多数青铜文物表面产生了大量的粉状锈,文物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病害,不仅影响展示效果,更重
本书内容讲述:河南文化积淀深厚,境内地势复杂,山区较多。隐藏在其中的各种小型石窟也比较多,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长期承担河南境内中小石窟的考察调研保护任务,《河南中小型石窟》即为其成果之一。主要介绍了安阳灵泉寺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林州洪谷寺石窟。内容为各窟介绍、高清照片、高浮雕拓片、线条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