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社会信仰世界的变迁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关于汉代社会的信仰世界,其内容十分丰富,层面也十分复杂。汉代的信仰乃至宗教问题,一向是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美术史、思想史、文学史乃至民俗学等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修改所得,聚焦于汉代昆仑图像、天门图像、西王母图像、天神图像与昆仑升仙信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特藏珍贵古籍善本《簠斋藏古器物拓本》的首次原大、原色、原貌的全面整理出版,该善本亦为现存陈介祺古器物拓本中最全、最佳本,原拓本两函40册装,收录商至隋唐时期古器物拓本1200件,为研究陈介祺及晚清近现代金石学、考古学极为重要、珍稀的善本资源。该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古文字专家曹锦炎担任主
本书共收录山西省图书馆所藏绘制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旧地图208幅,涉及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根据地,以涉及山西的区域为重点,也包括内蒙古、河北、河南的一部分地区。地图类型除一般的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外,也有不少特色地图,如对敌斗争形势图、交通路线图、党员分布图、长途有线电线路图、兵力配备图、碉堡图等。每幅地图的
本书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报告,详细记录并介绍了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成果。第一章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十二个盟市的普查工作报告,还有内蒙古自治区钱币类文物专项调查报告;第二章为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名录;第三章为普查工作人员名录;第四章为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本书是两汉丝绸之路(甘肃河西段)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内容包括遗址发掘和各种器物的出土情况。悬泉置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对坞院四周坞墙、东北和西南角楼、坞院内建筑、坞院东门外建筑、坞院外南侧马厩建筑、坞院外西部灰区堆积等遗址遗迹的发掘。出土器物以大量简牍文书为主。通过上述工作,首次揭
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纂,共同组建编委会,由荣新江教授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敦煌文献出版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法藏敦煌文献而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从1995年至2005年合作编纂了黑白版《法藏敦煌西域文献》1-34册,包括总约4000个编号,在学术界形
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间,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入宋后,续刻《左传》卷十八至三十,又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三经。蜀石经碑石在宋代以后开始湮没,至明清时仅有拓本流传,已属罕见。现仅存《毛诗》、《春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