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文选》为贾平凹的最新自选集,共计三十卷,其中包含长篇小说十八卷,中短篇小说四卷,散文杂文五卷。文集集中呈现了贾平凹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贾平凹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一部部文学精品,为海内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浑厚的底蕴、中国人多
路翎(1923—1994)于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胜利前后即已成为“七月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195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5年后中断写作。1981年“复出”,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直至逝世未曾辍笔。其创作生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致有“一生两世”(冀汸)之说。其前期创作史有定评,学术研究中讨论较多、读书
贵筑(今贵州贵阳黄氏为晚清文学世家,书香门第。黄辅辰、黄辅相及辅辰子黄彭年、孙黄国瑾,一门三代四位进士,皆有著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世纪50年代购入黄彭年孙黄襄成保藏的一批黄氏藏书,其精华部分为黄氏及其亲友的著述稿本、抄本及批校、题跋本,共30余种。《贵筑黄氏手稿辑存》选取其中的手稿本部分进行影印。这些手稿或者未
作为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学人,陈平原教授的研究展现出了一种广开风气的博雅视野。他由现代文学研究起步,关注作家作品中的人文意识;在九十年代转向学术史研究,从学人精神到学科体制再到述学文体;之后关于文化史、教育史的研究,更体现出了一种不断开辟新领域,在多元视野中拓展学科疆域的努力。近日,商务印书馆整体出版《陈平原文集》,汇
巴山蜀水,人杰地灵,文学创作层出不穷,而编选诗文总集,弘扬文学传统,也是巴蜀人历代相继的传承。巴蜀学者好编总集者甚多,至清代尤盛,清蜀人所编大型总集数量可观,历来受到出版行业关注,不少大型丛书亦有收录。然而清蜀人总集数量之多,仍有许多未经整理出版者,本书搜集较为稀见之清代蜀人总集十二种汇编,其中包括清代蜀人著作选本与清
本书底本为乾隆三十七年叶树藩海录轩刻李善注《文选》,朱墨套印,附有清代著名学者何焯评点。叶刻本是第一部刻有何焯评点的《文选》版本,此前未见有影印出版。刘永济先生是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学者,其评点文字,分朱墨两色,应为不同时间阅读所作。详批篇目60余篇,主要内容分为总评、层次分析、圈点,偶有摘录王念孙《经义述闻》校勘之语。刘
欧阳予倩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在剧本创作、戏剧表导演、电影编导、戏剧理论研究、戏剧改革、戏剧教育、戏剧运动诸方面硕果累累,对中国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的发展贡献卓著。 欧阳予倩早年因热爱艺术投拜名师,钻研京剧学旦角,在京剧界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说。他曾参加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等文艺团体,在田汉创办
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以影印版形式呈现。《芝庭诗稿》十六卷(目录十五卷,实为十六卷),清彭启丰撰,收录彭氏所著古今体诗。《芝庭文稿》八卷,收录彭氏所作赋、颂、条奏、序、记、碑、传、志铭、墓表、行述、杂著等。彭氏生逢康乾盛世,其人又才思敏捷,早岁登第,联捷会元、状元,入直南书房,数充乡试考官,官居多职,见多
本书收录高士奇撰写编纂的著作40余种,涉及经史子集四部,不少是珍稀的稿抄本,具有很高文献价值。除此之外,又附收平湖高氏家集10余种。该书是目前为止搜罗最为完备的高士奇著作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对于推动清代文学、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学者、教育家。《废名全集》共10卷,按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校订,收录了迄今有确切线索并有文献印证的废名的全部著作,其中小说3卷、散文1卷、诗歌1卷、论著4卷、书信1卷,计约250万字,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