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组织整理的献礼书,选取建党百年百部优秀剧作汇集而成,分非戏曲类和戏曲类两大部分,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戏剧艺术门类。
本书为影印繁体,收录了《宝剑记》《鸣凤记》《高唐梦》《桃花人面》《红线女》《昆仑奴》《春波影》《香囊怨》《易水寒》《曲江春》《樱桃园》《相思谱》《逍遥游》等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古本戏曲丛刊十集》是《古本戏曲丛刊》的后一集,收入清代嘉庆至光绪时期戏曲作品约百种左右。清后期传奇与杂剧有融合趋势,作品仍然繁多,本集收入这一时期较优秀的戏曲作品,,其中《凤凰台》《莲花会》《福星照》《定风珠》《梅花梦》等皆为难得一见的珍品。本书在开本、装帧上延续《古本戏曲丛刊》系列丛书的形式,是深具研究价值与收藏价
全书收录上海图书馆珍藏的《西厢记》善本13种,其中12种为明刻本,1种为清刻本。这些《西厢记》的珍贵版本中,包含现存最早的董解元《西厢记》刻本——明嘉靖三十六年张羽刻本,仅存孤本的明万历三十年晔晔斋刻本等,各版本几乎都有插图,刊刻精美,与已经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合观,可以考见明清时期《西厢记》刊刻史的大
有清一代,传奇发展成熟,至嘉庆道光时期式微,古代曲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红楼戏”破茧而出,不但丰富和充盈了戏曲内容,为当时的戏曲舞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还让当时的人们能更加直观地体悟和贴近《红楼梦》之魅力,成为戏曲史上一个鲜明的分支。红楼戏已经独立于《红楼梦》小说,具有自己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在众多“红楼戏”
《昆曲精编剧目典藏》分20卷,每卷15折,共300出折子戏,计800多万字,规模宏大,系统性强。书中所选包含《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渔家乐》、《玉簪记》、《连环记》、《雷峰塔》、《荆钗记》、《义侠记》、《铁冠图》、《南西厢》,等等优秀传统剧目,均为昆曲中的精品,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项意义深远,功在当代,利在
本书是“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丛书之一,本书精选1949至2019年广东地区的经典粤剧剧作,从内容上看,既有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也有对传统剧目进行选择改变加工的经典保留目录,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优秀剧目。书稿中的剧作立意高、唱词独具地方特色,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史料著作
本书在内容上承接《古本戏曲丛刊七集》,收入清代乾嘉时期传奇、杂剧六十种左右。乾嘉时期名家辈出,作品繁多,八集由专家编纂目录,精选海内外图书馆珍藏的孤本、善本,其中《彩毫缘》《新西厢》《江流记》《进瓜记》皆为难得一见的孤本。本书在开本、装帧上延续《古本戏曲丛刊》系列丛书的形式,是深具研究价值与收藏价值的一套古籍线装书。
本书据《昆曲集净》影印整理。原版线装2册,系手抄本,民国版,誊写工整美观,由国民党元老褚民谊编撰,曲谱由昆曲大家陆炳卿、沈传锟详加校对,昆曲大家溥侗点正讹误。昆曲净行典型,向有七红八黑四白三僧之说。该书收录七红(关羽、赵匡胤、屠岸贾、火判、炳灵公、昆仑奴、回回王)、八黑(张飞、钟馗、包拯、项羽、胡判官、铁勒奴、尉迟恭、
鼓词,一般是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派别。鼓词作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不仅仅是纯文本的俗文学,更是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综合文学和艺术形式。此次整理的鼓词是郭俊峰先生潜心三十多年搜集整理的散落于民间的51本鼓词珍本,且部分版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