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西晋陈寿撰,记载自汉末至晋初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官、名物、地理、典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载南朝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共23年的历史。全书原为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包含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南齐书》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
《北史》,唐李延寿撰,记载自北魏登国元年(386)至隋义宁二年(618)共233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卷,包括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北史》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
明代万历时期杭州夷白堂刊行的《三国志演义》是《三国志演义》众多版本中的一种,此为孤本,原书藏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全书二十四卷,但现只存卷二、四到十一、十四到二十四。夷白堂本属于二十四卷系统,在版本上接近周曰校版本。此版本此前从未公布,只有零星学者到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查阅过,此次得到庆应义塾大学的授权,我们将这一版
本书记述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史事和史迹,因六朝皆以建康为都城,故称《建康实录》。本书不仅简述六朝历史,尤其注重建康及其附近山川、城池、宫苑、官署、宅第、佛寺的记叙,详及地理位置、建置沿革、兴衰变化诸端。作者广征博引,除了正史数据之外,更引用唐代初年以前五十余种书籍,其中包含三十余种佚书,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文献
本书是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出版家郭志坤联合主编,由新生代中国学者撰写的可信又通俗的中国历史。从夏商周三代写起,一直到*末的王朝清朝为止,以十二分册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分别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夏》《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殷商》《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大一
本书共十册,前九册各收录一个完整的《三国志》版本,含元刻元印本、明天启云林积秀堂刻本、明崇祯十七年毛氏汲古阁刻本、朝鲜铜活字本等。第十册收录《三国志》残本、选本、节本多种。
丝路之魂:敦煌、龟兹和麦积山石窟
《今注本二十四史》是对中国古代正史进行大规模校勘、注释的文献整理项目。旨在通过校勘和注释,形成一套能够反映当代学术水准、为史学研究者及普通阅史者提供学术助益的二十四史权威版本。《今注本二十四史》项目全书设总编纂一人,执行总编纂二人,另设学术领导小组总体督导。总编纂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政烺先生
《三国志研究文献辑刊(套装共10册)》收录明代至民国时期较为重要的《三国志》研究文献三十七种,其中有清范本礼撰《吴疆域图说》、曹元忠撰《补魏志郑小同传》等补志、补表类著述,也有明钟惺辑《三国志注钞》、清郭麐钞《国志蒙拾》、赵华基辑《二十四史辑要》、刘咸炘《三国志知意》等史钞史评类著述,还有清潘眉撰《三国志考证》、清李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