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间,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入宋后,续刻《左传》卷十八至三十,又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三经。蜀石经碑石在宋代以后开始湮没,至明清时仅有拓本流传,已属罕见。现仅存《毛诗》、《春秋》三
《中山表文》抄本,为海内孤本,全书六卷五册,原缺第二册(卷三),存四册217拍。此书是琉球使节毛如苞乾隆二十四年出使中国请求册封时撰写的奏表式样,体现了朝贡关系及琉球中山王的中华认同,为琉球民族英雄林世功旧藏。今藏于日本米泽市立图书馆。
蔚县,古称蔚州,位于燕山、太行山、恒山交汇处,因位置险要、地势雄奇,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节点,依托长城形成了融古堡、古寨、寺庙、民居等多位一体的古代聚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堡寨文化,蔚县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书对蔚县区域内的堡寨、祠庙(戏楼)、民居建筑进行了系统调查,以考古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社会史学科等多学科的
本书是第一部以考古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山东省明清海防遗址情况的考古报告。作者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古代文献,将此次发现的明清海防遗址细划为都司、营、卫、所、寨/屯、巡检司、墩、堡、炮台和其他(官兵家族墓地、祠堂等)十类,每类每处海防遗址均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保存现状、历来工作、文献记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部分遗址还结合调
本项目系从青海省档案馆所收藏的八万余件清代档案中精选三千余件清代青海循化厅档案史料精华,档案时间纵跨整个清朝。清代青海循化地区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显著特点,其中有关官府营务、驿站、民族宗教、外国传教、探险、番民管理等方面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此外,这些档案还反映了清代青海及循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