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腹心地区--洛阳盆地中东部近1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共发现遗址(或地点)456处,采集到大量先秦时期的遗物。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遗址涵盖了先秦时期的各个阶段,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135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本书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七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
《天津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是一部内容完整、图像质量清晰的敦煌文献图录,内容包括《唐人写经残卷》三册,《唐人写经册(残页)》一册,《唐人写经真本》一册,《敦煌石室写经残字》一册。时间跨度从南北朝(420年589年)到归义军时期(851年1036年)。本书内容决定了本书具有很高的出版价。*,珍贵的文物价。本书所含
《新疆洋海墓地(套装上中下册)》为新疆鄯善县洋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新疆洋海墓地(套装上中下册)》以墓葬为单位,全面发表了500多座墓葬的资料。洋海墓地时代主要为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有3000余件,有陶器、木器、青铜器、骨角器及毛织物等。该墓地对于建立吐鲁番乃至新疆地区史前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滦平文物志》是由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博物馆组织撰写,主编者沈军山为原馆长,从事文博事业近四十年。滦平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承德市西部,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滦平县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正式建县,6800年前就有了人类文明,山戎民族从商周到战国时期在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第二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九种金石文献,其中五种稿本,两种拓本,一种抄本,一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孙三锡、陈介祺、吴重熹、沈吾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包括石刻、金文、石鼓文、瓦当
现存墓志以汉代为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具有的美术书法价值是毫无疑问且广为应用的,从文献价值来讲,对墓主相关景况进行概括,追述源流,叙其一生,夫妻子女亦有介绍,这对补充正史中所阙记录,核对舛误有重大作用。本书为其北魏分卷,收集北魏墓志400余方,录文校点,方便相关工作者使用,颇具资料价值。
《新都杨升庵博物馆藏珍》的出版,将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献上一份厚礼。虽然这座博物馆在全国千万座各具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中,只是一座小馆,但是其馆藏文物,却汇聚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若干精华,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
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河北南宫后底阁佛寺遗址,出土大量北朝至隋唐时期石、陶造像及鸱尾、瓦当等构件,是河北省继20世纪50年代曲阳修德寺之后佛教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种类多、数量大、技艺精、历时长,且部且部分有明确纪年,铭文中多次出现"武城",说明遗址与北朝至隋唐
原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共十三册,其中第十三册与前十二册不同的是,图版使用的全是摹本而不是拓片。这是当时的条件造成的最大遗憾。现社科院历史所重新扫描精印,也未对原书第十三册做改变。为体现新世纪研究新成果,社科院历史所王宇信、杨升南、等重新搜集了第十三册所收甲骨已有拓片1500余张,结集出版,并修订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