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
本书收录晚清民国时期诸子学的研究文献,文本考证、通陈大义的作品兼收并蓄。在原则上,本编不收诸子全文的文本注释,因为在当代中文出版界中已经有类似的大型出版物。考虑到很多研究以单篇文本评注、集释的形式出现,本编对这种作品也视其价值酌情收录。
《周易》本是一部古老的筮占之书,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倍受历代学人的重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或褒或贬,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势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
本书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本书在忠实原著基础上,除了配备原文外,还增设了简单明白的注释和白话新解,同时还配有相应启迪故事和图片等。
近些年,随着国学热、儒学热的高涨,对于《孟子》的研究也日渐成为新的焦点,一系列的研究机构以及与孔子、孟子相关的文化产业遍布国内乃至世界。孟子研究正成为山东文化的一面旗帜。该项目将对《孟子》一书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全面展现《孟子》一书的历史流变过程及流传的全貌。
历时两年的东京审判留下了数量极为浩瀚的档案文献,其中《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是为准备远东国际军事审判(东京审判),由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国际检察局和国际检察局成立之前的驻日盟军情报部及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等,对A级战犯、A级战犯嫌疑人、证人、知情人约400人进行了大规模地讯问。讯问所涉群体包含天皇、皇族、内阁、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