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开清初印学与编时人创作印谱之新风气者,明崇祯七年(一六一四)成谱的《学山堂印谱》首屈一指。谱主张澦所藏之印的成谱过程,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万历以来,张澦即遍求当时印人为其镑刻以诗文为主要内容的“创作式”篆刻作品,先辑成《承清馆印谱》初、续集。第二阶段,张澦徵集增刻者益多,且家中建成“学山园”,遂合前谱
一般坊间以为,《宣和集古印史》是一部北宋宣和年间的印谱,因为已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传世,那么顺理成章也应该有《宣和印谱》,于是指此为失传的宋代《宣和印谱》。此论大谬耳!关于非常早的印谱,四十年前我考证过,为北宋杨克一的《印格》和王俅(子弁)的《啸堂集古录》。据明代屠隆为本谱所撰的序,萧山来行学(颜叔
印谱大家汪启淑,辑时人印谱曰《退斋印类》,在印谱史上实在可算极其另类。久居杭州的藏书大家、安徽人汪启淑号讱庵,自称“印癖先生”。他的“癖”,不但在编印谱上以量多而全独步天下,以集古印谱如《汉铜印丛》《汉铜印原》《訒庵集古印存》等擅名于世,更以时人刻印辑谱如《飞鸿堂印谱》《春晖堂印始》《归去来辞印谱》等享誉印林。但他好奇
清同治年间,广东端州何昆玉辑《吉金斋古铜印谱》,一个关于古铜印收藏和辑谱的曲折故事,至此完美落幕。这样的例子,在古来印谱中也不多见。先是乾隆初程荔江收藏宏富,以所藏秦汉古印辑为《师意斋秦汉印谱》;程氏殁后,藏印归番禹潘毅堂,潘氏为广东豪族、广州十三行商行之冠,他辑此为《看篆楼古铜印谱》;潘毅堂谢世,藏印入其侄潘季彤之室
《共美其香:宗其香画集》是“‘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展现了宗其香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和大量珍贵生平文献,集中展示了他在山水、花鸟、人物以及主题性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
《中原文化大典》全55册,定价20000.00元,8开本。具体内容为:《总论》1册、《学术思想典》2册、《文学艺术典》6册、《科学技术典》4册、《教育典》2册、《民俗典》6册、《文物典》23册、《著述典》6册、《人物典》4册、《大事记》1册。
凡·高--追梦赤子心
中国古代版画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遗存宏富,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重要品类。作者周心慧浸润于版画史研究三十余年,以其丰厚的学术积累撰成本书。 全书以时代为纲、以专题为目,对古代版画艺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一方面深入考察其发生、发展、繁盛直至消亡的历史,另一方面详尽阐释各题材、地域、流派的艺术特色,引征赅博,条分缕析,把中
本书收录的是《范氏集古印谱》,卷首列“题解”说明文字,以交代版本源流、基本尺寸、馆藏地等数位资讯。卷一收官印五百八十五方,卷二到卷十为私印。
本书由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震所篆,清代李仙舟辑。以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内容,春夏秋冬,共刻七十二印,系以诗,各占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