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丛刊共有五辑,本套为第四辑:各家政治学说。本辑中收录了如拉斯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重要作者的代表作品共10部,如《政治典范》《柏拉图政治教育学说今解》《理想国》《欧洲政治思想小史》《政治简史》《政治思想之变迁》等。本辑中甄选的经典著作,均为20世纪30年代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权威著作,本次集结出版,也是秉承了保
本系列丛刊共有五辑,本套为第五辑:国家论。本辑中收录了六部针对国家理论与实际、观念等方面的名家专著,如具岛兼三郎的《法西斯国家论》、英国拉斯基的《国家的理论与实际》、奥本海末尔的《国家论》等。本辑中甄选的经典著作,均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权威著作,本次集结出版,也是秉承了保持首版图书原滋原味的宗旨,带
本系列丛刊共有五辑,本套为第一辑:政治学通论。本辑中收录了重要作者的代表作品共14部,例如高桥清吾的《现代政治之科学的观测》、迦纳的《政治科学与政府》(1—4册)、舍斐德的《政治学》、吴友三的《政治学原理》(两册)。本辑中甄选的经典著作,均为半个多世纪前,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权威著作,本次集结出版,也是秉承了保持首版图
《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一书,在对既有刑事指导案例进行遴选的基础上,提炼出对于刑事审判具有指导意义的裁判要旨。因而,它不同于以往的指导案例汇编性著作,更突出了从指导案例中提炼出来的裁判要旨。可以说,裁判要旨是它的关键词。 本书在提炼裁判要旨时,注重对应于案情及裁判理由,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从而做到“源
解释例是国民政府解释法律、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重要方式,司法院从1929到1948年共计发布解释例4097则。民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先后出版过十几个汇编版本,但没有一部全面收录全部4097则解释例的汇编著作,给查询带来困难。本书以司法院的几部官方解释例汇编为基础,参酌民间出版的版本,并根据司法公报等刊载的内容,补全了院字1号
本书收录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至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期间,外商在与华商贸易或同中国政府沟通过程中,因诸种缘故进行交涉之官方档案。主要包括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民国外交部、各国驻华公使等机构及人员的来往函电、照会等文件。内容涉及战时清理外国在华银行财产、开矿、修铁路、税收纠纷、劳工劳务输出等多个方面,对贸易纠纷起因、交涉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晚清民国时期,政府做出一系列努力,对相关经验、理论进行推广与研究。本书搜集整理了近代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文献十余种,影印出版。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中央、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统计数据、部门工作汇报,如《光绪三十二年份京师外城巡警总厅第
古籍影印。本书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精选了历代正史中“循吏”或“良吏”传,以及徐有功、陆贽、包拯、海瑞、陆陇其、张伯行、于成龙等诸多著名清廉官员的单独传记。另外,因《册府元龟》宪官部、铨选部、牧守部、令长部汇集了大量廉政人物史料,本编也一并收入,力求撷英荟萃,史料准确、内容丰富。古代朝廷或史家为廉洁奉公的官员们树碑立传,使
该书完成于1921年,共四百卷。体例除《清文献通考》原有的田赋、钱币等二十六门外,增加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门,共三十门;各门子目亦多有所更定,如《征榷考》增加厘金、洋药,《国用考》增加银行、海运,《选举考》增加貲选,《学校考》增加书院、图书、学堂,《王礼考》增加归政、训政、亲政、典学,《兵考》增加陆军、海军、长江水
《续通志》,纪传体通史,六百四十卷,清嵇璜等奉敕编撰,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3)。《续通志》接续郑樵《通志》,体例与《通志》相同,包括本纪、后妃传、略和列传四个部分,共有本纪七十卷、后妃传十卷、略一百卷、列传四百六十卷。与《通志》不同的是,《续通志》没有世家和年谱,但增列后妃传。本纪、后妃传和列传的记事时间起于唐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