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孙毓修藏札百余通,其中瞿启甲54通,宗舜年24通,徐乃昌49通,徐恕2通等。主要内容是讨论《四部丛刊》《铁琴铜剑楼宋元本书影》等书的编纂出版事宜,对我国近代史、近代出版文化史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凌刻套印苏长公小品》,四卷,共收入东坡小品一百七十七篇,包含赋、序、记、传、启、策问、尺牍、颂、偈、赞、铭、评史、杂着、题跋、词、杂记等十六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题跋、杂记和尺牍。东坡小品内容极为丰富,有记人、记事、记游,有谈养生、美食、医药、花木、文房用品,有论述政治、评点历史人物,有品鉴书画,有与友朋书信交流等,涉
作为文体概念的“古文”,是由唐代的韩愈提出的,它指的是上承先秦两汉散文,与骈文相对立的单行散体之文,不受对仗声律等形式限制。本书是2017年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精选未经影印出版的古文选本30多种,每种均撰写有详实的提要。从总体上反应唐宋以至清末古文选评的概貌,可补史传研究之不足,补古代散文文献整理与研究之不足。
《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钞本日记丛刊》精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22种未刊稿钞本日记影印出版,作者包括清室宗亲和政界、学界、实业界名流19人,佚名3人。具体内容包括奕譞《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载沣《使德日记》、张朝墉《半园日记》、华金寿《督学山左日记》《督学中州日记》等等,对于近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外交史、文
民国是我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一个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些远去的大师因其学养和风骨,至今仍在历史中熠熠生辉,他们曾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也不应被历史湮灭。民国时期的演讲,有韵味,有风范,是精神,更是经典,值得被留存和纪念。相信它的出版会产生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本丛书收录了来自近二百位人物的六百余篇演讲稿
李致文存收集了李致近三十年来创作的散文,共分为五卷六册,分别是《我的一生》(上、下)、《我与出版》、《我与川剧》、《我与巴金》、《我的书信》。书稿通过全面地收集整理李致的作品,客观反映了四川文艺界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为董其昌最著名的艺术理论之一,系清人从董其昌《容台集》中辑录出的谈书论画的语录。影响深远的“南北宗论”就出于此。本次选择净琉璃室藏清乾隆刻大魁堂本为底本,范景中、周小英夫妇据善本亲笔校勘,过录名家题跋并自跋于后,允称善本。
张元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及出版家。他以先世张奇龄涉园藏书为志,自称“涉园主人”,多方收集图书,尤以原涉园散出旧藏及乡邦文献为重点。张元济的涉园藏书中不乏明清以降的稿本、抄本及批校本等,本就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而张元济先生在购藏后,又以或题跋、或补缺、或批校等方式对之进行加工整理,大大提升了这批文献的学
日记之史料价值,向为前人所重。此次我社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合作整理馆藏日记,遴选珍惜稿钞本日记15余种,涉及历代各界名人要员,如元代的郭天锡,晚清受过新思想的官员如杨宜治、陈琪等,这些日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局势、社会生活、有朋往来以及私人生活等等,内容极为丰富。
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国著名学者、一代醇儒,在当时政界、学界、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担任晚清商部、邮传部要职,熟识朝政与外事;后担任交通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精通传统学术,并深明新学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确而深远的文化关怀;倡导读经救国、慈孝仁义,保存国粹之余,更推陈出新,以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文化能力的